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红红、方方、小敏在进行做五角星比赛。
谈话:(指着图)这是红红做的,她做了22颗,这是方方、小敏做的,他们各自做了多少颗? 同学们结合情境图找一找,说一说。
组织学生说清楚图意。
提问:你能尝试在直线上找到这三个数的位置吗? (出示数线图)比一比大小并填好符号。
组织学生核对数线上的数并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观察直线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示范:瞧,在数线上,每一格表示“2”。22往后数1格是24。我们可以说,红红做的比方方少一些。22往后数许多格才是42,我们可以说红红做的比小敏少得多!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自由说一说,并板书: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多得多。
小结:之前我们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了以这样的方式(手指板书中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两数相差较大,我们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两数相差较少,可以用“少一些”“多一些”表示它们俩的大小关系。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苹果有40个,梨的个数比苹果多得多,下面哪个数更合适呢?
追问:“38”为什么不对?那“43”呢?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小题,并汇报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填好大小符号,说清楚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38人去春游,选择哪一辆车更合适呢?
追问:为什么不选“50座”的车子呢?
小结:选车子时,只要比乘车人数多一些就可以了。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对第1小题提问:最大的一个数是多少?最小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写数的方法。
注意:这道题,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
根据填写结果,组织学生任选两个数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从下面的数字中选一个数和45比一比,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同一组数,学会两种不同的表达。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