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
3、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4、在体验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把你的手掌面和同桌的手掌面合在一起比一比,看谁的手掌面大一些?来和老师比比?我们俩的手掌面,谁的大?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出示情境图:我们周围许多的物体都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能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吗?(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
指出: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人的掌面有大有小,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面也是有大有小的。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学生观察后回答)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
用手摸一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大小。
你能举例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师: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比比看,这两个图形中,哪个图形大一些?
2.出示两个长方形,大小相近,你能看出谁的面积最大吗?、(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尺量、 重叠 还可以用同一张纸去量)。
师:数方格也是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板书:数方格),数出图形里包含多少个方格,方格多图形的面积大,方格少图形的面积小。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摸摸封面,并指明说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 “想想做做”第2题
师:你知道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画一个平面图形,并与同桌比比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数一数,比一比,并在图形下写出方格的个数。
问: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方格?最后一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你能比比这些区域面积的大小吗?指出:对其中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我们就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
五、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