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物体、认识间隔排列
同学们,上课前先和老师一起去参观小兔的花园,好吗?
【出示主题图】
提问:在花园中,主要有三排物体,找一找,是哪三排?
仔细观察一下,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我们称作是间隔排列。【出示课题】
追问:图中还有哪两种物体也是间隔排列的?
小结:通过观察情境图,我们发现图上的三排物体,都是间隔排列的。
二、通过比较,初步探究规律
指出:那他们在数量上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来进一步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先在图上数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再在表格中填一填。
交流: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数出的结果?
比一比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后,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
提问: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
谁来先解释解释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指出:刚才我们把小兔和蘑菇这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比较,知道了为什么小兔会多一,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作是一一对应。【板:一一对应】
追问:如果最后没有余下一只小兔,那么小兔还会比蘑菇多1吗?
追问:你能像这样一一对应连一连,再和同桌说一说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的关系吗?
交流:(学生展示台展示)
三、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师:同学们,如果更多的小兔和蘑菇像这样排列,比如: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个?
师: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小结:在两道题目中,物体的数量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两排物体都是怎样排列的?——间隔排列,所以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四、应用思想,深入探究规律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一步的研究。
出示: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师:看了这个条件,你觉得○和□是怎么排列的?
现在,这里有10个□。○可以怎样摆呢?只有一种摆法吗?
请你在练习纸画画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摆法。 他画的对吗?为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学生上台展示)
师:老师把你们想到的4种摆法都整理了下来,你能根据○的数量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①○有10个;○有9个:○有11个(分3类)
②○有10个;○有9个、○有11个(分2类)
【根据回答评价指正】
小结: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四种摆法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另一类是——(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追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交流: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板书:两端物体不同,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数量相等?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提问:刚刚我们是把□和○排成一条直线,如果把它们排成一个圆,这四种摆法中,将哪些首尾相连后还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呢?
追问:1、2两种为什么不行?
小结:后两种摆法,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和直线不同,在圆上,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
五、全课小结
1、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研究找规律,找到规律了吗?
什么样的规律呢?
追问: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追问: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2、再来跟着老师回顾一下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这些方法探究规律不仅仅只是这节课有用处,对我们之后的学习也会有所助益。
3、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想玩个游戏吗?
1、○□ ○□ ○□……○□ ○和□哪个多?中间的图形没画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2、□○ □○ □○……□○ □ 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为什么呢?
3、○□ ○□ ○□……○□ ○ 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
激励:我们的同学都是聪明的孩子!都很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