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每一位教师都要参加2022年宜兴市中小学教师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专题网络培训。培训要求是学习的时间至少要达到1000分钟,同时写不少于1000字的培训总结。这两个“1000”,从量的角度让我感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对这次培训的重视。
打开培训平台,浏览小学数学研修课程列表,发现本次培训的内容极其丰富,21节必修课,几乎涵盖了当前所有的教育热点与焦点问题,同时很多内容是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的,从目录便可看出本次培训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我对新修订的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比较感兴趣,所以我的学习是从《整体把握课标修订思路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开始的,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课程改革二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也了解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修订的思路,知道了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路径已经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在讲座之后,我认真学习了郭华教授撰写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崔允漷教授撰写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以及吴刚平教授撰写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解读》三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白了自己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日常看起来普通而平凡的教学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的目标,要知道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明确了,我们日常的工作便能从教学走向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
紧接着,在了解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总体变化后,我看到了熟悉的数学大咖史宁中教授,他给我们作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因为自己任教的是数学学科,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尤为关注。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表述为三句话: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知道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数学眼光对应的是数学抽象,其特征是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对应的是逻辑推理,其特征是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对应的是数学模型,其特征是应用的广泛性。史宁中教授还详细地分析了课标修订后数学教学的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帮助我们理清教学内容调整背后的思考,使我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其后的讲座,深度学习、生成式学习、问题驱动式学习等等,每一个讲座都结合着丰富的实例,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及实施路径,收获颇丰。
希望培训平台不要关闭,以便一线教师随时可以再登录学习,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