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爱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谈爱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包迪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毓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纪美玲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福华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亚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昭英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纯芬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秀娟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倩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探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作者:周倩  日期: 2025-04-13  点击:

探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变。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深度学习的概念与特征为出发点旨在探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深度契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特性的教学策略。它突出地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与整体性,致力于打破知识碎片化的局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通过结构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形成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与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结构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整合,它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巧妙地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通过结构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能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延伸,形成对数学知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2.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结构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上追求层次化的设计,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式过渡原则。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层次分明的教学任务,结构化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这种层次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1]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结构化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对知识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接纳和审视新的思想和事实。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将这些新元素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更要求他们能够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深度学习还强调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应对新情境,作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思维的深刻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展现出思维的深刻性,具体表现为他们能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核心与本质,对数学概念形成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对表面知识的简单掌握,更在于对数学知识内在规律和逻辑联系的深入洞察与理解。

2.知识的迁移性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各种新情境中,更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迁移性的展现,不仅证明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展示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的主动性

在深度学习的实践中,学生展现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更贯穿于课后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驱动的学习模式,能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1.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先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将数学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明确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主要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以及简单的图形认识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构建一个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以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将其细分为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子知识点,并将它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序排列。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数的认识这一领域的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例如,在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涉及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3]

2.设计层次化的教学任务

为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设计层次化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教师应注重任务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

以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为例,层次化教学任务的设计如下:

教学任务: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层次一:基础认知

任务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让他们初步感知这两种图形的特点。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它们的边长,并计算出周长。通过这一层次的任务,学生可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

层次二:规律探究

任务设计:在学生对周长有了基本认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探究它们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计算,学生可以发现周长与边长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层次三:应用拓展

任务设计:在学生对周长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拓展性的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计算一块长方形草坪的周长,以便为草坪安装围栏。这样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周长计算公式,还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5]

在整个层次化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任务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这样的层次化教学任务设计,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分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分蛋糕”或“分苹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分配,并引导他们用分数来描述分配的结果。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分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6]

4.强化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

深度学习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和知识的迁移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

在思维训练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要给一块长方形的菜地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他们思考如何根据菜地的实际尺寸来选择合适的篱笆长度。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应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调查活动,比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或者兴趣爱好等。学生需要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结论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设计层次化的教学任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强化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伟.结构化教学,推动数学深度学习J].新课程教学,2021(15):82-83.

[2]贾晓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0):0200-0200.

[3]倪兴奋.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实施路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1):43-44.

[4]陈志华.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实施路径J].名师在线,2022(25):67-69.

[5]陈婷.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6):68-70.

[6]吴丽春.深度学习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32):53-55.

[7]郏红艳.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2(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