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爱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谈爱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包迪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毓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纪美玲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福华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亚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昭英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纯芬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秀娟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倩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索

作者:蒋亚芬  日期: 2025-03-30  点击: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索 

蒋亚芬

内容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科,数学课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堂这一平台,学生能够在其中认识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理解、掌握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与抽象思维及运用能力,这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中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要求,这也促进了数学课堂数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实践进行探索及研究,结合实践提出数学文化融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课堂  融入  数学文化  实践策略

 

 

前言

数学承载了人类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丰富文化,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还未形成抽象思维,通常是直观形象地去了解事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较差。数学学科综合性较强,学生无法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就会使得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抵触等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数学文化,在此影响下,让学生掌握文化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数学文化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依据

1.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数学学科的数学文化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重要的体现就是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文化的融入相差甚远,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数学题的训练,单纯的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目标。

首先,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部分学校数学教学目标还在落实“数学双基”,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灌输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多的练习,忽略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考试就是主要的评价体系,而书面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程度,在此过程中无法考察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以及数学素养是否养成等情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能促进评价体系的创新。小学阶段教育不是让学生只会对数学题进行解答,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不会用数学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理解和创造,不会真正发挥出数学教育的作用。

因此,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十分必要,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能满足小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需求[1]。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学习到一个数学知识点就对相关的数学家故事要去了解,从中汲取探索学习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理论的奥妙所在,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的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极其重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

2.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我国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的主导核心是实用主义,教学的任务是破解题目,教学目标则是提升学生的升学率。这种传统的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受到了限制,在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状态较为稳定,除去应用为主的教学目标,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数学的能力。同时小学生缺乏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思维及塑造自我的能力,对于数学的认知及理解也仅仅在数学公式及定理等方面,缺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品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2]

数学是人类在实践探索中的产物,而其中蕴含的深厚数学文化也是现代文明的构成部分之一,它对人类的思维、语言等不同方面影响深远,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在学习中受到数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长期在充满数学文化的课堂中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及内容的了解,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创造意识得到提高。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小学数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工具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也逐渐被忽视,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分析推断能力与计划决策能力开展进一步地培养,数学文化的融入正好满足数学学科的要求,在培养数学素养、品质及数学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通过数学史料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进行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材,课本教材成为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连接的桥梁。教师需要重视教材,对课本教材中潜在蕴含的数学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及知识点甚至是单元章节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关联的,具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相关的数学史料中蕴含的数学文化知识间建立联系、不断融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使得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氛围更加活跃,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同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知识面及视野得到了拓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数学史料深度挖掘和搜寻,开始教学内容前,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数学家对于这一数学知识的贡献,有外国数学家,也有中国数学家,其中这一章节值得向学生展示的是中国最早发现小数的数学家。中国最早发现小数是在公元3世纪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每一个数学概念及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反复实践和探索,也有可能在中途由于条件或者能力的限制而未得到验证,经过历史的演变,不断有新的数学家进行研究,才有了现在的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教材上的史料资源有限,教材中的史料一般以“阅读资料”“生活中的数学”等进行,压缩的内容不够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意犹未尽,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史料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得数学文化真正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3]

2.挖掘思想策略让学生辨析数学文化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相关知识点的变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在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最有效的就是深度挖掘关于数学文化中解决实际生活数学问题的思想策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的辨析,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知识的联系,进而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展开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4]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单元教学中,主要是在原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础上,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区别,同时学会计算周长。课本中对“几何学”相关知识点有简单的介绍,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故事,如埃及国王向数学家欧几里得学习数学过程中,问学习数学的捷径,欧几里得的回答是:“在数学王国人人平等,没有捷径可走”。还可以讲述他创立几何学的学科及代表著作《几何原本》。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小学生理解现在和今后学习的几何知识是有联系的,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在课堂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图形王国正在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晚会,现在你是观众,如果出示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就鼓掌欢迎,不是就不能参加”。教师将准备好的图形向学生们展示,设置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长方形的四条边不一样长,而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学生尝试进行验证。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猜想验证”,学会这种数学上常用的思想方法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中为了巩固学习到的知识,设置“有些图形为什么不能参加”,主要是让学生辨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特征,“变一变”将长方形拉伸成正方形,再还原,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中的数学文化有一定了解,有了基本的概念认识后,再进入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通过猜想,对比等让学生明白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十分关键,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猜想、推论、验证等方法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辨析。

3.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欣赏数学文化

对于数学来说,数学之美是各种各样的,它体现在很多方面,公式之美、符号之美、理论之美、证明之美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中蕴含的数学之美,使得数学文化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之美的简单、统一、对称等特点,才能向学生充分展现出数学文化的数学之美,引导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中的数学之美。如,数学运算法则及定理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发生的数学变化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了解数学之美中统一的特点[5]

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系列中的“图形与变换”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图形变化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等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变换,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反复的旋转,呈现出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观看演示过程中真实可见的图形变化,真正体会数学几何图形的变换之美。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生活中类型多样的轴对称现象,如赵州桥、天坛、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中数学之美的向往。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感受到数学之美,在学习中提高自主探索积极性。在相关公式定理的学习中,总结定理,感受到数学之美中简洁的特点。学生在数学文化之美强大的感染下,激发兴趣并保持热情。

此外,教师深度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不断地拓展延伸,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课堂中体现出数学的外在魅力,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时,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增加“圆周率”,向同学们介绍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的方法求出圆周率为3.14。祖之冲在此基础上演算,才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再介绍我国圆周率的精确度遥遥领先于领先欧洲,激发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对数学文化所体现出的魅力高度欣赏和赞扬。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数学文化真正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4.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咀嚼数学文化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及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需要在课后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进行巩固。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文化进一步理解,同时也能让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学科中,有利于真正发挥出数学文化育人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故事会”的活动,励志生动的故事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数学家们的故事能让学生咀嚼数学文化。如,华罗庚作为没有大学文凭的学徒如何自学成才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高斯作为穷苦家庭长大的孩子是如何成为“数学王子”;陈景润是如何验证“哥德巴赫猜想”,努力进取夺得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故事将打动小学生的内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同时数学学科在发展历史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日历故事、算盘故事等。开展相关的数学故事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知识,充分激发出对数学学科深入学习的兴趣,数学文化知识得以丰富,学习的视野得以拓展。开展课外活动,可以由教师主讲数学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主讲或分工轮流讲。活动的形式基于小学生的特点需要类型多样,合理组织安排课外活动[6]。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主要形式之一是游戏活动,内容及类型很丰富,如算术扑克、数学谜语、数学行军、打靶计数、数学接力赛、算术套圈、数学智力游戏等,这些课外游戏活动,不限制参加人数,开展的形式灵活多变,准备时间不需要很长,随时随地可以开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就不被理论知识所限制,除了在课堂上认识了解,还能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到,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

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中的文化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数学文化,对于教师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对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数学文化有效融入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和探索,真正实现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黎智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数学大世界·上旬版[J]2017年第10期。

2.张玉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年第12期。

3.何玲,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年第10期。

4.邹金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读与算,2018年第11期。

5.朱爱秀,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J],美丽中国,2020年第10期。

6.吴永红,关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南北桥,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