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爱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谈爱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包迪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毓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纪美玲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福华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亚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昭英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纯芬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秀娟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倩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探究

作者:蒋亚芬  日期: 2025-03-30  点击:

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探究

                         蒋亚芬

摘要:在课程不断进行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被教师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微课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从前期准备运用、中期授课引入、后期拓宽学生视野以及提高教学效率四个方面对文化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设计与制造;教学实践

引言:在新时代之风的吹拂下,微博、微课、微电影等“微”概念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微课这个时代下的新产物也在慢慢地走进教育领域,成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集中、主题突出、传播多样化、针对性强、可重复播放等特点,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思路,而微课这种授课形式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妥当,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一、初次触摸—前期准备引入微课做好铺垫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主要是以了解教材为主,对于如何了解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哪些数学知识以及对知识了解到何种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认知,换言之,这样的课前预习是失败的预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课程学习。而现在,有了微课的辅助,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预习的数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指导,在微课中对学生需要完成的预习任务作出要求,学生则根据教师在微课中的具体要去进行有针对性、精确性的预习,这样对数学课堂的课前预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准确了解基础知识为目的,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这样制作出的微课,才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才能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1]

比如,在让学生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文化知识进行微课的录制,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对文化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微课中的数学文化知识,要以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为主,让学生有迹可循,如关于平移的知识,需要明确平移的定义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物品的平移、平移前后物品的位置关系以及平移后出现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对应顶点之间分别有着何种关系。经过微课的指导,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教材中探索数学文化知识,而后,再经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就会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达到目标—授课过程引入微课弥补不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将微课使用得当,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微课录制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设计,将问题聚焦,让每一小节微课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并且,微课可以重复播放,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进行研究,直到对该问题熟练掌握为止。以这样微课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讲解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对学生而言,可以对重难点知识反复学习,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用担心问题没有理解透彻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情况。更进一步来讲,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教师可以更清晰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思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更清晰。同时,微课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节,课前的微课预习只是对将要学习的数学文化知识做初步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数学文化微课穿插其中,这时的微课内容就要以对平移的重难点知识讲解为主,要对学生有所启发。所以微课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对生活中与平移相关的数学文化元素作展示与分析,这些数学文化元素可以是火车车厢的运动轨迹、电梯的运动轨迹、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轨迹等,而学生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完成对数学文化知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拓宽视野—延伸知识引入微课促进探究

在数学课堂将近尾声之际,教师不能让课堂的氛围戛然而止,要利用最后的时间对知识作出进一步的拓展,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前进行微课的制作,对本节课需要进行拓展的知识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总结,然后在拓展知识,这样就将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做了有效结合,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就再一次加强了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通过拓展的知识,训练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巩固自己的知识堡垒。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拓展,可以让教师高效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还是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节课为例,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以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文化知识为中心思想,将内容分为文化知识巩固和文化知识拓展两部分,文化知识巩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做总结,便于学生日后回顾;文化知识拓展就是让学生利用课后习题或对生活中平移元素的观察,巩固自己的数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以数学文化微课为尾声的设计,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做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为日后学生对数学文化做深层次的探索埋下伏笔。

四、因人而异—选择设计制作微课提高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文化微课可能是一个新奇的事物,而且,由于年龄的不同学生对文化微课的认识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是,观看文化微课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和自主性,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前预习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文化微课的学习,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好沟通和衔接,让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完成数学文化微课的观看。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多穿插一些文化微课内容,利用文化微课动态的视频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文化微课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对文化微课他们已经很熟悉,教师就需要改变思路,将知识点的讲授与深度思考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制作,让数学文化微课变成学生深度思考的工具,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强化思维训练。在使用文化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文化微课只是辅助工具,是为了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利用文化微课进行反复地观看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学会提炼归纳,从而实现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清晰掌握、熟练应用。

结束语

基于上述所言,微时代的来临,并非洪水猛兽,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认识到微课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新颖,学生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与此同时,要利用好文化微课这个新的教学工具,精心设计,让其为数学教学更好的服务,也为数学课堂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志芬.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24):112.

[2]来晓春.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