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爱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谈爱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包迪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毓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纪美玲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福华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亚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昭英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纯芬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秀娟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倩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作者:蒋福华  日期: 2023-04-16  点击: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以《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

宜兴市东氿小学    蒋福华

 

摘要:课堂上,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在蔓延,可能更多时候他们会产生错误,但这些都是极宝贵的创新。教师要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因为只有他们的认真参与,教学才能真正达成。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包容和接纳,感受到了尊重和关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舞台  呵护  参与  倾听

 

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学是演一出戏。但谁是主角?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最近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虽然之前没有“排练”,但这出戏我和学生“唱”得很好,呈现出了几个精彩点,并因此产生了一些反思。

戏一:“我做错了!”(小宁)

课刚开始,我复习了两个比例尺的问题,第一个是数字比例尺,第二个有关线段比例尺。两题为:

1、在比例尺为1 :200000的一幅地图上,A城和B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2、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两题做完,我按照惯例,问了一句:“有谁做错了?”小宁说:“我做错了!”还没有上新知识呢,怎么已做错了。我只能问:“错在哪里呢?”“零的个数错了!”“所以在解答类似的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几位数,先分级再计算,谢谢王鑫宁同学再一次提醒我们。”她听完后,喜滋滋地坐了下来。

戏二:“东南方向叫做东偏南”(阿杰)

讲解了东北方向一般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学生说了还有东南、西南方向,我追问:“它们可以怎样说呢?”先让学生想了想,同桌交流后,我点了费文杰,他回答:“东南方向叫做东偏南。”(我的心抖了一下,还好有所准备)。他一说完,学生异口同声说:“不,是南偏东。”我让阿杰坐了下去。“那么西南方向呢?”有学生说是南偏西,我作了板书。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知识后,我从容地回答了费文杰的错误:“其实,东南方向说是东偏南并不是错误的,那为什么在平时我们习惯以南北方向为基线呢?这种说法最初来自航海学,在海面上认不清方向,我们用罗盘也就是指南针来找方向,指南针是指向南方的,所以就习惯用南北做为基准,明白了吗?”(我在备课时查了资料,真是有备无患啊!)借着费文杰的错误,我清晰地为学生讲解了由来。

戏三:“我量得了60度角。”(香香)

了解了要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讲清方向(角度)和距离后,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我知道,学生会发生的主要错误是量角器的放置,以及量哪一个角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些可能的错误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下图是例1改编图,学生手中的学习卡。

果然,在交流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30度;也有部分学生得出了错误答案:60度。先得到30度的答案后,我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答案吗?”香香说:“我量得了60度角。”接着,我让她在实物展示台上再现量的过程,原来,她把0刻度对准了正东方,读出的是东偏北的角。我引导学生讨论,用手式摆动,应该量哪一个角?量角器应该怎样放?最后,学生理清了知识,量对了角度。我及时说:“我们要谢谢袁香香同学,她让我们清楚地理解了怎样量?量哪一个角?我们用掌声谢谢她!”说完,她在掌声中高兴地回到了位置。

戏四:“我也得了30度,可量角器不是这样放的!”(阿保)

在香香的高兴中刚缓过神来,阿保高高地举起了手,说:“我也得了30度,可量角器不是这样放的!我没有把0刻度和北方重合,也读到了30度。”我也让他到实物展示台上演示,他放好量角器,不断地和同学们比划着,说出了算式:90-60=30(度)。紧接着,我问:“你们听明白了吗?”学生回答,听明白了。我又追问:“你们认为他的方法,和刚刚的0刻度和北方重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通过比较和分析,阿保也感受到还是第一种方法比较好。同样的,我也表扬了他。

课堂思考:

这节课的舞台上,学生演出的戏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四出。学生的“完美”演出,可以让我们深思。

呵护,教师是导演。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能力设计探究的问题;课中,学生循着实际问题自主探索,当学生遇到困惑,出现偏差时,教师适时介入、巧妙点拨;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深入反思。这是教师作为导演的日常模式,我认为,在此模式中,我们更要本着呵护学生的心态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在蔓延,可能更多时候他们会产生错误,这些都是极宝贵的创新。我们要更多的呵护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想法。教师的包容与接纳,关爱与尊重,能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辨析中,发展认知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参与,学生是主角。课堂如舞台。学生是演戏的主角,是主体,戏演得如何,决定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坏。笔者课堂中的四位学生,只是全班学生的代表,他们认真参与课堂,自主探索,敢做,敢说,课堂上他们是主体,舞台上他们是主角,这样的演出就是我们的追求。试想,如果没有费文杰的“东南方向叫做东偏南”,学生对于方向的理解更多的模仿和类比,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袁香香的“我量得了60度角”,有一半同学可能只是改正确答案,而不改错误操作。学生是主角,只有他们的认真参与,教学才能真正达成。

倾听,生成是剧本。教学前,我们做好了预设,这似乎是教师的剧本。在教学中,还可能发生那些不愿发生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且不利的事件。碰到这类事件,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这类事件是属于缄默的知识,清寒是因为我没有深入其中,所以语焉不详?我想,我们要倾听,这样即兴的课堂生成才是真正的剧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可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搞好生成教学。很多“好戏”,可能不是预设而成的,而是当堂生成的。

其实,每节课中这样的“戏”,其时还有很多。就是这些戏,让我们的理想在实现,让学生在成长,让教学在达成。这样的戏中,学生感受到了包容和接纳,感受到了尊重和关爱,感受到了重视和关注。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载体,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我衷爱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喜爱这样的“我们”。

 

参考文献:

[1] 邹玉梅 陈祥彬 让兴趣和智慧在探究中相得益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引导  《教育教学论坛》201010期)

[2]张爱萍:让课堂成为学生体悟数学的舞台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