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爱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谈爱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包迪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毓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纪美玲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福华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亚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昭英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纯芬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秀娟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倩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美丽的意外

作者:蒋福华  日期: 2023-04-16  点击:

美丽的意外

              ——《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宜兴市东氿小学    蒋福华

摘要:“课堂应是向示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开时间的限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操作、研究、计算、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信任  接纳  时间  兴趣

 

教学完圆的认识后,下午有一节空课,想着让学生玩一玩身边的圆,测一测圆的直径,有可能的话,收集一点有关周长的数据,为明天圆的周长教学做一些准备。所以让学生准备三个,一元或伍角硬币,或一些可以滚动的圆瓶或盖等,还有棉线,直尺等。因为是多出的空课,所以舍得让学生“玩”,并想着可能没什么收获。

一上课,学生就拿出准备的物品,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寻找圆的直径。五分钟后,三个圆的直径都找出来了,我找了几个学生采集了数据,并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

师:那么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

生:那里的长。

师:你能指一指吗?(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是多少呢?你能想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思考,集体交流。

生:用线绕一圈后,量一量。

师:可以。绕的时候要细致,一圈后做好标记。

生:还可以把盖子滚一滚。

师:也可以。滚动时起点也要做好标记,沿着直尺滚更好。

学生开始操作。

十分钟后,学生操作结束。

我继续采集数据,学生玩得很高兴。一看,一节课才过去近20分钟。

让学生把刚操作的物品收好放入桌肚,留下做记载的数学本。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三个不同圆的直径和周长,现在我们来算一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

学生开始计算。

三分钟后,学生计算结果出来了。

面对可能的答案,我的心里其实没底,所以尽可能地多让学生说一说得出的三个数据。结果比一预想的好很多,虽然有2点几、4点几,但更多是3点几。我告诉学生,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是可能产生误差的,科学、正确的方法可以使结果更接近准确。

师:为什么3倍多一些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前辈曾测量过无数次,反复计算、研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一节课时间已过去25分钟,接下来很顺利的得出圆的周长公式,并进行了简单的计算。(附表格,逐步出示、完整)

 

直径

周长

周长÷直径

圆1

 

 

 

圆2

 

 

 

圆3

 

 

 

在这节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操作、研究、计算,学得很有兴致,结果我很满意,所以我认为是成功的。我的舍得,让学生学得开心很有收获,有舍有得,因此我也得了很多。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示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教学中,我们的按部就班和对结果的追求总让“美丽的意外”无法产生,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可以让我们深思。

一、 信任,创造美好的课堂。

任意的一个圆,学生用直尺能测出直径吗?用棉线绕或把圆滚能测出圆的周长吗?正是平时对学生操作能力的不信任,所以教学中我们才会这样的顾虑,事实证明,没有第一次,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怎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没有这一次学生的能力怎能为我们展示和证实。只有信任学生,他们才能为我们展示潜能和才能,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创造美好的境界。

二、 接纳,形成科学的态度。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3倍多一些这个数据学生在计算中能得出吗?这是无论中家常课还是公开课中教师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其实接纳学生的误差更重要,在科学实验中当然会有误差,我们总想着一定要得到3倍多一些的数据,而把学生应有的科学实践的态度、精神培养轻视了,在操作中,我告诉学生,误差是可能产生的,只有科学的操作方法,多次实验才能让结果更趋于准确,只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很多前辈都是这样做的。

三、 时间,轻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探究、操作活动总是要耗费很多时间,因为它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可如果没有时间作为保证,学生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这都是一句空话。在本节课中,学生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测量得到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商,结果虽各不相同,但它多么让人信服,结果那么真实,圆周率和他们那么接近、可亲,学生永远记得他自己找到了圆周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与发展我们用什么也无法与之匹配和替代,学生在发展比时间更重要。

四、 兴趣,本是永恒的追求。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位奥数能手比赛完后再也不愿碰奥数。我想:是什么让他对奥数的兴趣消磨殆尽?以知识为主的教学,总是重结果而轻过程,没有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数学的魂力和简洁美学生无法感知,终日淹没在数学的题海中学生如何还能产生兴趣,无非是对分数的追求。在这节课中,学生测量、操作、计算、总结,感受圆周率以及其数学文化,寻找历史的踪迹,得出圆周长公式,在应用中感知数学的简洁和成功的喜悦,他们当然兴趣浓厚。学生的乐学,本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收获可以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进一步静下心来深思:我通过教数学,让学生学会什么?让学生到哪里去?我想仅仅是学会知识是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宋海浩. 观草拔节听花开——“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03).
[2] 赵金燕. 关于“圆的周长”课堂教学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