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霞芳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霞芳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诗雨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韩路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陈冲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宁

    西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姝程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晨晗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云霞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卓君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阳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探讨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checkout time)教学设计

作者:施云霞  日期: 2024-02-28  点击: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动物朋友,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目标语法项目为一般现在时 have/has 的使用,旨在帮助学生围绕外形、能力等特征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如果整个单元仅停留在描述动物特征上,则存在理解浅表化,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意义。纵观整套教材,四年级上册 Unit 2 I like dogs 的话题是动物。随着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同一话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因此,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不仅应落脚于动物,更应落在朋友上,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爱护并保护动物。学生不仅应了解动物的特征,还应了解动物的生存现状,从而树立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师可以提炼出本课复习教学的主题意义,即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本课教学设计探讨的内容: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 Checkout time 板块,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考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一线教师常常利用该板块进行单元复习。然而,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教学时, 教学内容多是单元知识的碎片化复现,教学手段多以知识点归纳和机械操练为主,缺乏整体性和意义性,缺少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缺失育人观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教案

1、头脑风暴,激活旧知,唤醒主题。

上课伊始,教师围绕主题词animal 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激活学生关于动物的已有图式。接着,教师将学生列举出的动物分为pets、farm animals 和 wild animals 三类, 并顺势提问“(1)How is their living condition? (2)Do they have enough food? (3)Do they live well?

4)Do people take good care of them?”,引发学生对动物生存现状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引入后面的任务情境埋下伏笔。

2、创设情境,应用实践,深入主题。

教师创设“调查动物生存现状”这一指向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情境,并将该大情境分解为调查宠物、农场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三个子情境。

(一)调查宠物生存现状。

首先, 教师呈现本单元 Story time 板块中Mike 和他朋友的宠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介绍。在回顾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介绍动物时所用到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再现 have / has 的使用规则以及描述动物的维度。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宠物的特征,并在全班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宠物的生存现状。多数学生认为其生存环境舒适,得到人类关心和爱护,同时宠物为人类带来欢乐与陪伴,是人类的朋友。

(二)调查农场动物生存现状。

教师呈现 Checkout time 板块中 Look and say 部分的农场图片,并隐去图片上的动物。学生四人一组,一人手持教材原图,其他三人借助句型“Is / Are there ...?”猜测农场中的动物,在规定时间内猜对信息最多的小组获胜。猜测结束后,教师呈现完整图片,引导学生使用尽可能多的语言描述农场中的一种或多种动物。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there be 句型和 have / has 句型的使用区别,帮助学生将本单元新学语言知识与已学知识建构内在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农场动物的生存现状, 多数学生表示农场动物生存现状较为安逸。教师顺势询问学生农场动物是否是人类的朋友时,学生陷入了沉默。师生对话如下:

师:Are farm animals our friends?

(学生沉默)

师:What can cows make?

生:Milk.

师:We drink milk and it comes from cows.

We eat eggs and they come from chickens. / The dogs on the farm can watch the other animals. / The horses can help farmers do farm work.

师:Are farm animals our friends and why?

生:Yes, they help us.

师:So 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 animals.

学生的沉默表现出他们对于农场动物是否是人类朋友这一命题的认知狭隘或思维瓶颈。教师通过引导式追问帮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发展灵活性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动物朋友形成多元理解,即动物不仅能为人类带来欢乐,还能帮助人类,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因此人类要爱护动物。

(三)调查野生动物生存现状。

教师通过呈现图片、视频和阅读语篇(见图1)的方式展现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残忍的画面和惊人的数字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野生动物惨烈的生存现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Can we live without the wild animals?”。学生经过讨论, 认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与它们和谐相处并保护它们。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真实的语境中,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和运用语言, 增强了语言的现实意义。在探究动物生存现状这一主题情境的引领下,教师通过创设三个不同的子情境,将学生从教材带向真实生活,更易引起学生的移情与共鸣。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现象,再推动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意义,将主题意义探究与语言知识运用融为一体。

3、任务写作,迁移创新,深化主题。

教师引入并介绍 WAP(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的功能与职责,引导学生了解 WAP 所做的事情, 并思考身为小学生的自己能够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制作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野生动物。教师随后呈现一份完整的保护北极熊的海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制作海报以及怎样介绍动物(见图 2),为学生输出语言提供必要的语言和结构支架。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制作海报。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从作品感染力、语言吸引力等角度对海报进行自评、互评,同时直接参与点评。

 

 

 

 

 

 

四、初步思考

(一)基于单元整体,挖掘主题意义

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明确单元主题意义和单元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解主题意义, 细化课时目标,帮助学生在经历完整的单元学习后实现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同步提升。在挖掘本课主题意义时,教师没有站在单一课时层面, 而是将课时主题意义的解读置于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中,从而准确、适切地挖掘复习教学的主题意义。

(二)围绕主题意义,重组教学语料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足够的、有意义的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语言的习得。教师可以调整、改编或重构教材内容,还可以适当增加多种形态的主题拓展阅读类的视听复习材料,帮助学生有多重视角、多种形式的主题信息输入,并有多感官参与学习。Checkout time 板块是反馈检测板块,受编排限制,内容和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本节课为例,Look and say 部分需要学生运用“There’s / There are ... on the farm. It has / They have ...”描述图片中的动物。这样的操练对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力要求偏低。教师重构教材内容,将陈述句句式调整为一般疑问句句式“Is there/ Are there...? Does it/ Do they have...?”, 让语言操练更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教师还适度拓展教材内容,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的补充,让学生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同时以语篇形式呈现保护北极熊的海报,为学生语言输出提供范本与支架。

(三)创设主题情境,实现双线并举

明确复习教学的主题意义后,教师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将主题意义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意义探究为主线, 以语言运用为辅线,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经验、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本节课中, 教师以调查动物生存现状为主线,以复习、巩固、操练和综合运用目标语法项目为辅线,帮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和运用中,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变。

(四)回归主题意义,分步逆向设计

教师应通过整合性的输出活动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主题意义。基于对本课主题意义的认识,保护动物不仅要形成意识,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在教学最后,教师让学生制作海报作为本课的输出活动,同时检测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明确整合性输出活动后,教师要“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分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实现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的递进式表达,同时逐步深入探究保护动物的意义,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