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助发展,凝心聚力共成长
——吴霞芳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第九次研修活动(三)
春风浩荡开胜景,扬帆破浪正当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素养以及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按照工作室研修方案以及本学期研修计划,2023年2月,新学期伊始,宜兴市吴霞芳英语工作室参与了江苏省顾丽娟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线上研修活动(2月6日—2月16日)。
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对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接受外语输入的最主要场所,对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唯一的场所。课堂还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行为评估的重要渠道。因此,课堂教学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乃至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指引 助力成长
2月9日晚,戈向红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绘本课《Dad for sale》,戈戈老师纯正流利的口语配上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戈戈老师能够巧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通过角色表演,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研究名师的课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我们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让我们感悟到名师的教学智慧,有助于我们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提炼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打造教师的教学风格。
2月11日早上,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小福为大家带来作了《作业与学业质量提升》潘院长用深厚的理论、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厘定了作业的含义和价值,更是从高考命题原则和方向出发,鼓励教师以科学的理论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以“参与度”为主题开展课堂学习常规专项调研,持续开展以学业质量提升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为课题开展循证研究,以主题研究的方式组织学校教研组的质量分析活动。
2月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俞红珍教授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从教学目标的概念和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科学、准确地设定和表达教学目标,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各位学员听来受益匪浅。
感悟交流 学思并进
(范道小学 施云霞)
工作室的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都学有所思,研有所得,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反思总结。
戈向红老师结合自己上过的绘本阅读课“Dad for sale”,将“一节好课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生动诠释。在听讲的过程中,我的笔记写了满满四页,实在是收获满满、回味无穷,最后将心得总结为三点:
在绘本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语篇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也提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同学们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
其次,我们要做到育人为本,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在英语语篇教学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文章,我们通常会给出中文在“Word Bank”中,让孩子们直接翻译获取中文意义。而在戈老师这堂课中,并没有标注任何一个中文。遇到生词,戈老师是让孩子们通过生活经验、自身感受和体验等方式来理解生词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语篇精细教学,秉持英语学习观。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由浅入深,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贯穿始终,紧紧围绕英语表达,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
(西渚小学 蒋宁)
“一节好课如何产生?”、“读前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每页都要细讲?”…戈向红老师以自己上过的五年级绘本课《Dad for sale》这一课为例,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讲解了一节好课应有的几个特点,她点出一堂好课应有“静”时,应“三线并举”(知识线、情感线、思维线),应注意文本结构化、结构活动化、活动思维化,并在最后还与我们分享了《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一书。观戈特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老师轻松的教了,学生快乐的学了,听得享受!有意思!有意蕴!有意义!值得反复学习!
(太华小学 李晨晗)
2.9晚上,很庆幸能够听到戈向红老师的讲座,下班后本是非常疲劳,但是戈老师的讲座真的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扫工作的疲惫。戈老师结合自己执教的绘本《Dad for sale》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好课的设计思路,40分钟的课堂,戈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语言,肢体语言,眼神交流,戈老师的这堂绘本课一改往常我们对于绘本课的教学,例如读前活动,我们经常会设计让学生读绘本封面,而戈老师的课堂在却最后才呈现绘本封面等等很多环节都让我耳目一新。
2.11上午潘小福老师关于作业的讲座更是让我收获满满,潘老师从作业的含义、作业的价值以及高考命题原则与方向对我们作业产生的启发三方面进行了研讨。在讲座中,老师们也纷纷提出自己对作业布置的一些困扰,非常贴近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及到了分层作业以及学困生的作业布置,潘老师从文献研究,事实依据向我们展示了有深度有广度的研究。
(丁山小学 韩路)
一节高质量的课离不开学科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备能力。
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节课的灯塔,具有指向性,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教师设定的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要以国家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专家学者指定的课程目标为导向,通过学情分析、研读教材、最终以四要素的表述形式,达成科学合理的表述。
专家指出,教学目标的指定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位、虚伪、错位、;行为动词的不清晰、无明确的条件限制、无表现程度的界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平时的目标设定时,时不时就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因此,通过遵循四要素即:行为主体: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如“学生能认读、说出、读准、认识、理解和领悟..."等表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具体明确、可评估的动词来精准定位行为动词;用介宾结构表达行为条件,表明行为发生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如“……能通过操练、能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等来明确行为条件;以“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百分之几的学生能……”等来表现程度。同时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最终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成教学目标。
(经开区实小 谈卓君)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结果,指向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聆听完俞红珍教授关于教学目标的专题讲座,我对于教学目标产生了更深的感悟与理解。俞教授首先结合具体事例指出了如今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缺位、虚位、错位等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中的主题不够明确;行为动词不清晰,较为笼统;没有明确条件的限制等。针对这些问题,俞教授从标准意识,研究教材,学情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回答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理解编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起点水平、心理需求与“最近发展区”,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目标。预设的目标是静态的,课堂活动是动态的。由于课堂活动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预设与生成应达到静态与动态、封闭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
教育因梦想而伟大,教师因思考而改变,教学因行动而成功。每一次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学科上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本次培训,给全体参培教师注入了专业成长的动力,唤醒了坚守教育的情怀,必然能有效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激励全体教师用实际行动逐梦前行。学在路上,路在脚下,踏歌前行,脚步越发轻快,心灵越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