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即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分层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并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相互关联,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因此,小学英语课堂应该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并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整体的把握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教师“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可见,绘本可以是主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充实主教材的有效手段,实施补偿性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亲历的一节江苏省赛课教学实例,教学内容包含主教材的语篇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8 Our dreams 中Story Time;补充绘本即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跟上兔子》四年级第1季We Want to Be Supermen。探讨如何通过绘本融入,主题意义结构化,语言知识结构化,语篇结构化等方式,实现结构化的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教学。
一、主题意义结构化,融入绘本,引领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将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自主探究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言学习作为育人的载体,针对主题组织和安排语言知识,构建主题的结构框架,并补充与主题相关的绘本,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主题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主题中的价值观进行理解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
本单元是译林版小学英语最后一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单元话题为My dreams, 主题语境为“梦想”。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整个语篇都在“我的梦想”主题下展开,并在“梦想的职业”及“拥有这个梦想的原因”这两个维度展开,缺乏“实现梦想途径”这个维度,因此,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我的梦想”这个主题意义探究的闭环。
根据本课时主教材的主题,笔者采用了嵌入式教材语篇的融合方式,补充了语篇主题一致、语言知识及认知情感相匹配的《跟上兔子》绘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该绘本讲述的是一名叫Vic的男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以此,帮助学生建构主题意义完整概念(即学生能大胆树立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连贯性。
将主教材和绘本内容整合起来,通过从四个视角探究梦想,构成了四个子主题,生成结构化的框架,引导学生不断更新扩展思维图式,形成主题意义的横向并联,将各个子主题串成一个整体性的主题意义链(见图1)。最终,这样的整合过程能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引领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并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图1
基于绘本主题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图,对四个子主题进行分析。
子主题一、二之整合:树立梦想链接梦想之源
根据主教材语篇内容的特点即“树立梦想”和“梦想之源”融合性,因此,将“树立梦想”和“梦想之源”链接并整合,笔者将通过分类讨论男生、女生和教师的梦想,来展开对绘本的阅读。首先以“What are boys' dreams and why?”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男生梦想和原因的信息。以Mike的梦想为例,进行理解性学习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解读王兵和刘涛的梦想,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这两篇报道,可以深度理解文本,进一步拓展主题信息。
接下来,以“What are girls' dreams and why?”为引子,引导学生用“…wants to be a/an…because…”的句式描述女孩们的梦想及原因,不断整合内化语言知识。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敢于树立自己的梦想,并让他们认识到,梦想可以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爱好、个性特长相结合。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梦想的大小,都应该珍惜和追求。然后,将探讨教师李老师的梦想的成因和价值。最后,将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语篇,思考本语篇中涉及到的梦想的广泛性,并将梦想概念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了解梦想的成因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子主题三:逐梦之路
引入绘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深入探讨主人公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让学生形成对梦想的全局观,认识到只有辛勤付出才是逐梦之道即实现梦想的途径。
子主题四:梦想之果
由语篇和绘本涉及的9个人物的梦想树,迁移到学生自己的梦想树,通过完成梦想树,写一写自己的梦想。让学生个性化地表达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树立梦想,坚持梦想,追逐梦想,才能结出梦想之果(见图2)。
图2
教师要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循环递进和整合关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内容有意义地联系起来,从而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新的认识和价值判断(蒋健妹,2022)。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反思建构,使学习层次多样化丰富化,去除表层、表面和表演学习,从而确保学生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