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图扣境,实现迁移创新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认为,深度学习是个体将学校的知识从一种情景应用到另一种情景的过程,即迁移(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和文本类似的语境或链接学生实际生活情境,将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的自由真实的表达欲望,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同时,在此语言实践过程中领悟新想法和新创意,提升思维创新性。
【案例4】
以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中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语篇展现了Before Dinner和Dinner Time两个场景,文本对话语言运用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及答句表达了主题语境。为了实现对语篇知识的迁移运用,笔者创设了After Dinner这一延伸语境,并用思维导图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课文语境(见图5)。
图5
本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语篇结尾处,教师以图扣境,延伸语篇情境,让学生After Dinner这一语境中发挥想象Mike一家人又可能会干些什么呢?从而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畅所欲言,自由表达。于是学生说出了合乎生活逻辑的多种想法,有的温暖感人,有的耳目一新,有的意味深长,从而进一步探究和拓展了语篇的主题意义。由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了展现的舞台,学生在延伸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对新知结构进行迁移运用,同时学生的语用能力及思维的独创性得以发展。
【案例5】
以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语篇介绍了四个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内容包括日期、活动、食物和风俗习惯等。在学习完教材语篇中的四个传统节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元宵节的了解设计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介绍此传统节日(见图6-7)。
图6 图7
中国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文本仅仅例举了四个重大的节日,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探求,于是,笔者以元宵节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该节日的了解尝试设计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参照思维导图进行节日描述,这样,学生的知识就跳出了文本框架,在迁移运用相关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不仅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多样性得以培养,而且学习能力及文化品格也得到了提升。
结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它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张浩、吴秀娟,2021)。思维导图是隐形思维的显性工具,将思维导图恰当地运用于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手段(顾素芳,2019)。教师基于教材Story Time文本的特点和学情,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重新建构、组合联系和迁移创新,从中对文本主题意义积极思考和深度探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