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图为媒,催化应用实践
英语应用实践能力指特定学段的学习者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英语使用者依靠并综合运用英语的知识和技能,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所发生的事件及其过程,转述所观、所听、所读的内容,解释意义,分析内容的逻辑结构或关联、解释因果关系,并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论证,开展交际。(王蔷,胡亚琳,陈则航,2018)。在深度学习中,应用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也是将间接经验直接化、将符号转化为实体、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知识活化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刘月霞、郭华,2018)。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词,对语篇进行重复、重组,通过复述故事,制作故事卡、信息卡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提供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助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词深挖内涵,促进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案例3 】
以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中 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语篇主要讲述了Miss Li与学生探讨他们所在城市的问题、造成城市污染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在学生读完文本后,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 What can they do to keep their city clean? 在学生找出答案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板块的主题词what、 why、how。(见图3和图4)接着,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最后,布置学生小组合作,以 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 为题制作一张海报。
图3
图4
本语篇以Miss Li和学生的对话呈现,文本中没有明确的主题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提炼主题词:what(所在城市的问题)、why(造成问题的原因)以及how(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以这三个主题词为引领,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到解决问题三方面,梳理并整合所学内容,把语篇内在的关联进行结构化地架构,形成语篇知识体系。接着,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抓住重要信息快速识记,运用结构化知识对文本进行复述,对文本的认知结构进行重建,进而推进对语篇的深层理解。最后,让学生制作一张主题海报,借助挑战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主题探究的成果展示,从而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更珍惜热爱城市环境,促进学生从整体上领悟和内化语篇的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