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语言学科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此外,英语学科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重任。而要想教好英语学科教师,必须让学生加大单词储备量,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掌握基础词汇是学习英语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学习任务。而当前阶段的小学英语阅读现状基本如下:第一,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而且语文词汇量较少,语言水平有限。因此,英语教师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词汇,这些词汇都是较为基础的英语单词,主要是跟动物、水果、以及交通工具有关的词汇。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具现化的内容进行学习,如他们一边观看相关图片一边掌握新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教学方法,因此导致词汇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也很难夯实英语基础。第二,中年级的学生跟低年级的英语教学相比,他们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对基础单词的认读,还要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个学段的学生时英语知识时,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英语材料阅读。但是部分教师对材料阅读教学并缺乏视,在英语教学内容的比例的调整上也较为欠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最基础的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掌握,并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进行一些难度升级,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但一些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关注的较少,仍以课内教学为主。而这是不利于小学生的英语素养的提升的。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问题:第一,并未完全脱离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在教学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时,仍会采用以往的授课模式,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大声朗读英语教材内容,接下来对内容进行直译。而这样的课堂模式容易让学生走入一个误区,即认为自己完成了对单词的记忆,并完成了阅读和翻译,就算掌握了英语知识。但这只是小学生产生了“获得感”,而非“获得”本身;而且部分英语教师不对课外阅读的关注较少,学生也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阅读资料,而这不利于他们深入理解国外文化;很多新上任的英语教师对教材十分熟悉,但往往这些教师欠缺观察能力,无法在跟同学们的互动中发现他们英语学习的问题,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地给小学生传授学习思路和阅读技巧,很难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的语言规律,因此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限制了深度学习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作用的发挥。
第二,师生之间互动较少。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讲读为主,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在讲读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会让同学们进行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完成感情上的升华。这样的教学虽然很有利于教师规范课堂秩序,但十分不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很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让他们进行英语阅读。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制定合适的授课方案。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小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积极参与以后的英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会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而这会对学生的自主思考造成一定限制,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很难做到能及时向老师请教问题。而这也严重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小学生不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在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知识时,会感到较为吃力。因此,要想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小学生要有较强的语文朗读功底。这样在进行英语口语锻炼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更好的锻炼效果。但实际上,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差异性较大,很多语文学困生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了英语学困生。第二,环境方面的影响。所有的语言学习最终都要归向语用。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机会接触英语环境的条件,并且也很少阅读课外英语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