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内容深层结构的语篇研读
作者:韩路 日期:
2023-11-06 点击:
次
探析学科知识的教育学价值,形成对知识深层结构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意义主线,充分挖掘语言符号背后承载的深层育人价值,建构单元育人蓝图。为此,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梳理语篇的结构化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阅读语篇,从What、How、Why三个维度出发,探析语篇所承载的四类深层次内核知识,建立这四类知识与学科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凝练育人价值,展示教师对英语学科知识与价值知识的梳理和认识过程。
(一)【What】——文化类知识
教师在梳理和提炼语篇的文化类知识时,应基于单元主题,厘清构成该文本的各部分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进行组织的。要特别关注语篇所包含的行文线索,如有关事实信息的明线和人物精神品质的暗线。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实和观点中逐步梳理、概括、整合文本内容,建立信息间的逻辑关联,建构该主题意义下的结构化知识,为学生围绕事实性知识、开展深层次思维活动奠定基础。
(二)【How】——语言类和方法类知识
教师对语篇中语言类知识的分析,应基于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和文体形式来表达意义的。从语言本体性知识的角度,教师应关注文本的词汇和语法特征;从运作性知识的角度,教师应聚焦语篇和语用特点,如作者运用了哪些体裁特征,在该具体情境、情感态度下选取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王蔷,2016), 从而实现向读者传递信息的目的。
教师可以尝试概括语篇中整合语言类知识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线索展开相关的语篇、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和运用此类语言知识,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准确、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Why】——价值类知识
价值类知识对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具有取舍与统领的作用,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基础。通过以价值类知识为统领的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价值的正确判断,引出期望行为,纠正消极行为,实现学科育人。但价值类知识不是抽象、孤立地存在的,而是通过语言类知识承载和方法类知识盘活的,需要教师在深入研读和理解语言类、方法类和文化类知识的基础上,挖掘这些知识背后的育人价值。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涵、作者意图和语篇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建构并生成基于主题的深层认知、 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使学生围绕主题形成的观念能够持续影响其品格、品性和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