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主题意义 探究绘本融合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蒋宁 日期:
2024-02-23 点击:
次
摘要:绘本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资源。解读绘本文本内涵就是对绘本意义的获取,是读者理解文本意义、发现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绘本教学分为主线内容教学及情感主题意义探究育人环节,传统绘本教学讲授偏向词句语法学习而轻视主题意义探究学习,忽略情境主题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就绘本教学主题意义探究提出思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主题意义;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提倡教师“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绘本以图文相融的方式传递故事,将知识点囊括入情境对话、语篇语境中,传递英语知识点的同时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其中包含着感恩、成长、自我认同等等情感。英语绘本配以精美图画、鲜活形象、趣味语言,借助故事性串联图画配以文字叙述内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受到学生青睐。
绘本教学有效启蒙儿童,以语境思维培养阅读品格,进而形成英语逻辑思维。绘本教育分为主线内容教学及情感主题意义探究,当前我国教学模式中往往侧重前者而忽略后者立德树人的价值。绘本主题意义的构建以升华形式存在,体现其育人价值,作为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为切入口探究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策略。
一、小学英语绘本内涵解读意义
(一)绘本内容与译林《英语》教材融合的契机
英语绘本阅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教材语篇与绘本融合的教学探索中,教师可以从丰富的绘本阅读资源中,挑选契合主题的文本进行有创新性的融合。绘本的挑选要兼顾单元主题、教学内容和学情。可以在课前适时回顾绘本内容,激活主题;可以在课中巧妙穿插绘本故事,丰富主题;也可以在课后鼓励延伸绘本阅读,升华主题。绘本的选用通常会考虑主题语境的契合,目标语言的匹配,认知情感的对应等。
绘本内容图画和文字以静止形态出现,是一种艺术世界,只有通过解读,实现读者与绘本的深度对话,绘本才有意义,才能回归到现实世界。解读绘本文本内涵就是对绘本意义的获取,内容解读、深入探究需要师生以主观能动性走入绘本世界。读者以故事映照自身,在对绘本内容解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含义、发现世界、认识自我。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性、人文性学科,语言学科具有情境性学习特点,在学生明晰绘本主题、内容内涵后反作用于文本材料的字词句学习,情境学习的成长速度高于孤立、静止学习。阅读课在教材与绘本的融合上,有以下几要点:1. 语言知识:从When与What 两个方面进行融合,介绍了节日具体日期、由来和节日活动相关词汇。2. 篇章结构:从时间顺序上整理了两篇文章的脉络并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3. 主题意义:从why、how的角度总结了两篇文章共同的主题意义。
(二)教材与绘本融合原则
1.单元话题的一致性
绘本教学的融合其根本宗旨是为教学服务的,绘本选择过程中秉持单元主题优先性原则,优先匹配与单元主题意义相符合的绘本,结合单元话题进行教学。例如,译林《英语》六下U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主题情境是介绍澳大利亚,主要涉及了国家的城市、爱好的运动以及喜欢的动物。绘本选自《跟上兔子》welcome to Chicago,让学生知道了城市芝加哥的一些经典和爱好运动等。该绘本很好地延伸了教材话题,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2.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绘本内容摘选过程中保持教材知识点连贯性,将绘本知识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例如译林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re's the bird?”教材编排围绕方位展开,以一只小鸟作为媒介,综合了对话文本、游戏﹑歌谣等多种学习形式。基于此选择The Big Fire故事绘本,把握重点句型 There be
句型的学习,绘本故事开展以两只鸟发现丛林大火为开展点,它们自己救火不成功转而找寻火烈鸟、大象等动物的帮忙,在找寻动物帮忙过程中以围绕方位进行救火动物们的引入。
3.主题意义的契合性
绘本选择过程中需遵循话题契合原则、语言匹配原则和认知情感对应原则。开展过程中充分考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学生在此年龄段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确保其学习过程中有动力、感兴趣。例如译林版《英语》U5 Our new home 和绘本《Home is best》两者结合教学,升华主题Home对自己的意义——家是我们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教导学生以做人的道理,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性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情感感悟升华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水平决定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的体验、认知思维发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深度和学习成效高度有直接的影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对于成人而言较为简单,部分教师将主题挖掘过于教条化、固定化,想当然的解读内容给予学生思考。碎片化、浅表化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明晰绘本映照自身的价值和解读,从本质上说,解读绘本要有深度、有思考、有独立性和个性化,从整体上全方位把握文本解读,才能够呈现出优秀的绘本教学课程。
二、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绘本解读策略
绘本的解读分为语篇语料知识解读和情感价值的应用解读,从宏观到微观,以不同层次和角度对绘本内涵进行分析,将绘本知识点与教学知识做有效联立,并最终指引学生从绘本的故事中感受趣味、学得知识、树立德行。
(一)抓住文本要素多层次宏观解读绘本
绘本架构将绘本分为主题、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从不同方面进行侧重点明确的语篇解读,以主题和内容what、文本的深层含义why、文本具有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how作为切入点结构绘本。
1.借助阅读策略,助力主题理解。
学习过程中适当使用“自下而上”解读绘本主题方式,研究绘本内容、情境、语言、功能性事实性知识,推导出最终语言语境。
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板块中,描述我们城市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环境污染,保持我们城市的干净。探究城市存在的污染现象以及污染源,探讨“保护城市环境”范畴。本节课教师利用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绘本学习,建构起绘本意义逻辑,帮助学生完成对主题意义的感知、探究、深化。
“自下而上”的逻辑为从整体问题的小方向入手,层层递进,最终引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城市污染源问题,因从小的表象分析、观看入手,以视觉化冲击为依托循序渐进引出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城市干净的决心。因此第一个问题的重点落在引入绘本,发现表象。第一个问题立足于城市外表,根据绘本内容抛出“How is Chicago?”的问题,使学生感知主题意义,初步感知城市整洁和脏乱的区别。紧接着抛出“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引发学生深思,在探究是什么造成城市整洁和脏乱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城市建设有了一定想法,接下来抛出“Why is Chicago beautiful?”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变干净和混乱的原因。明确城市环境优美在那的人都做了什么样的努力。第四个问题直指主题意义,学生学习完绘本后多方面思考How can we keep pour city clean?。引导学生哪些事情可以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哪些不能做。这些问题层层递进。
从问题的连续性角度来说,为推动课题的有秩序发展,帮助学生逐步探寻和理解主题意义,教师应以旁路人的形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自我体悟主题意义和知识点,以问题链的方法邀请学生寻找答案,在教学中运用在发展学生思维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非常熟悉,环境问题也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学习最后做有效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我们的城市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方法,以现实化的问题迁移当前学习,建立学生生后和学习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展开自我思考与探究。在绘本《跟上兔子》Welcome to Chicago中,学生可以认识、了解美国的城市芝加哥的面貌,从而对比中西城市的区别,因此绘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循环结构螺旋上升,解构绘本于学生而言的育人价值。
2.解读文本类型,梳理逻辑脉络。
主题语境存在于语篇之中,语篇是主题意义探究的载体。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绘本教学实践应该基于对主题语境的准确把握和充分解读,语篇框架结构包含有语篇布局、整体建构和表达主题,故事类文本多采取语篇组织方式,以明线表述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常见以时间先后顺序描述事物发展过程,思想情感和主题价值往往涵盖在故事线索中。
绘本《跟上兔子》A red coat属于故事类文本,内容以长颈鹿的一件红色外套为故事开始,做成了连衣裙送给小马,小马又做成短袖送给小羊,小羊又做成围巾送给小鸡,最后小鸡又做成了大红花送给了长颈鹿。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权,通过学生自我提问who、what、why、where等疑问词,带着这些问题如:“Who has a red coat?”“At last,Where is the red coat?”阅读故事,自主探究和挖掘故事的内涵,自己尝试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动物之间互相分享衣物的快乐,并且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也会把穿不下的衣服送给弟弟妹妹。学生能感受到绘本引领我们学习懂得分享,学会节俭的传统优良美德。
价值传递是绘本教学深挖的元素之一,语言形式背后往往包含着所要传达的主题价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性功能,在课程过程中挖掘生活化元素,将绘本内容由绘本故事迁移到学生身上来,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好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能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对生活产生思考。教师应抓住学生需求点,引导他们在一步一步探究、 不断思考,从而达到预期。
说明文类型的语篇再如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块中谈到了中国传统节日,对于这个话题,学生非常熟悉且特别愿意表达,学生可以表达很多度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和自己和家人在这个节日会做的事情,分享当时的感受。然而对于为什么将这些节日这么命名,他们还不太了解,我们可以通过Why、what、when等疑问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说法的理解,在分享春节习俗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了绘本《跟上兔子》Monster Nian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通过对教材和绘本的内容整合和梳理概括,教师对“春节”乃至“节日”主题内容的分析和重组,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关于这一主题的概念。在分享端午节由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绘本《Chu Yuan,the Poet》,学生可以从绘本中获取信息,了解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为文化信念寻找合理解释,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同时融合课内外知识,这不仅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迁移语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3.探究主题意义,渗透学科育人。
绘本故事落脚点在于学生达到语言与人文的统一性,主题意义探究加强学生对语篇理解,同时提高思想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从内涵角度出发推进学生立德同时能够强化知识学习,落实以读促写,为学生搭建学习阶梯,真正学习通过使用蛛网图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写作脉络,明确写作意图。在基于主题意义背景下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展开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活动设计避免过度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而是要深入挖掘主题意义,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在策略、方法的引领下,通过分层次的活动,巧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分析、内化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故事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从而落实学科育人的理念。
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snds中Culture time为例,绘本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动物,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封面猜测绘本主题animal mothers,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自然地带学生走进绘本。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开学生脑洞,让学生先猜一猜绘本中的动物有哪些特点,再去仔细阅读绘本,自己找出关于这些动物的描述。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在探究该绘本的主题意义时,从动物妈妈到描述自己的妈妈,带学生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意义,虽然每个人、每个动物都有妈妈,虽然他们性格、外貌各不相同,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用点明主题、概括词语、提供句型、口语表达、写作输出五步法完成了一节生动自然的绘本读写课。
4.鼓励实践表达,内化主题意义。
在绘本阅读课后,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积极实践,深化主题意义。学生在了解到城市环境脏乱后,以小见大,立足于生活发现身边的脏乱和整洁。组织小组活动,开展“ makes the city beautiful”主题活动,向外以制作海报的方式将绘本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感受做总结,同时组织小组在校园中进行环境保持整洁活动。以知识带动行动,知行合一的落实所学习的内容。而在学习了动物妈妈后,学生将自己和妈妈的相处之道做总结和分享,通过他人的故事和绘本中所传递的道理进行内省,进而在班级中对“如何更好与妈妈相处”的讨论分享活动,并在回家后和妈妈的相处过程中落实自己的结论,并将相处过程中改善的地方重新和同学们分享,以此形成正向反馈,真正落实将绘本中所传递的育人功能延续到现实生活中。
(二)根据绘本特质多向度微观解读绘本
微观解读有别于宏观框架解构,主要从人物特性、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绘画特点等方面进行故事理解,多向度地解读绘本。解读从封面入手,封面往往是引起学生联想、思考的起始点,其包含有大量丰富文本信息,例如标题、作者、故事梗概、背景、主要人物等等。从封面入手进行故事预测活动,助力学生更好理解其中故事。
微观解读过程注重学生自我提出问题、自我探究、自我拓展,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宏观解构问题,从“What、 Why、 How”三方面入手搭建大框架。随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以“When 、Who 、Where 、Why”等问题展开自我二次探究。带着问题认识文本有助于学生自我挖掘文本内涵,从而构建主题意义理解。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紧抓兴趣点开展探究性学习。
部分绘本图画或文字情节并不连续,作者给予学生的想象留白也是绘本的一大特点。留白对于处于语言、思维发展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有助于其发挥想象力,发展逻辑性、创造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情节及人物进行留白部分补充,以此给予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并有效培养学生想象、推断、联想能力。同时微观绘本解读构成中注重创立绘本与生活之间关联性,从学生自我观察与反思出发,进一步丰满内心体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感悟。例如,在译林《英语》六上U4 Then and Now中的 Story Time板块时,教学完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并引入绘本《跟上兔子》Travel with Abby。该绘本谈到了将来在E-Star上出现的有趣物体。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物体,使其对未来世界充满无限畅想。教师通过设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学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学习这个绘本,将教材文本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不仅是语言内容的延续,更是主题意义的延续。感悟过程基于绘本主题探究所产生不同层次、角度的体悟,例如感受到家庭温暖、中西文化内涵等对于成长梦想和职业未来的思考,学生在此种探究过程中更加深层次挖掘绘本主题内涵。
结语:
英语绘本和教材的融合,真正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和丰富的语篇。融绘本于语言学习中,让语言学习在较真实的语境中开展,让语言在语篇中不断复现,促使学生巩固、内化语言知识,提升语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绘本主题意义探究解读作为实现绘本教学的中心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故事、感受绘本价值,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三观,立德树人。并在引导学生深思主题意义的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点,实现课程育人。
参考文献:
[1]余愿.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教学探讨[J].校园英语,2022(16):57-59.
[2]桂婷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探索[J].教育视界,2021(27):14-17.
[3]马春圆.借助英语绘本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1,21(18):47-49.
[4]韦爱凤. 英语绘本在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DOI:10.27076/d.cnki.ghzsc.2020.000623.
[5]顾莹.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英语绘本阅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林小芳.小学高年级英语绘本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4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19(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