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假”任务,落实“真”交际
宜兴市西渚小学 蒋宁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发生改变,教师们开始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任务型教学目前仍是中小学英语课堂热门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任务的形式,任务的设计脱离真实的交际属性,不符合当代课堂培养“用英语做事情”的内涵要求。本文分析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目前英语教师课堂常见的“假”任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任务型教学;英语思维;真实交际;现状及实施策略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逐渐改变,教师们开始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2017 年颁布的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等新理念,但由于颁布时间较短,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内容都还处在学习、理解与对实施的探索的阶段。而2001 年版《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曾在实施建议中积极倡导的任务型教学(TBLT) 仍是目前中小学英语课堂的热门教学方法之一。
而交际作为语言的重要属性,是广大教师都知道但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总容易被忽视实施的一个重要点。“(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说出正确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正确的句子进行交际。”程晓堂教授曾在其讲座中反复强调,要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真实的交际,强调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以生为本的英语教学基本原理也要求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与设计课堂,设计“真实”的课堂进行口语交际。
在实际操作任务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只注重任务的形式,任务的设计脱离真实的交际属性,不符合“用英语做事情”的内涵要求。在日常调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课堂中老师们大多仍以习题、考试考察内容为教学导向,完成每课教学目标。虽近几年加强了对学生语境的设计操练,但大多欠缺细致的逻辑推敲,冠以任务型教学的名号,实则进行“假”操练,任务情境缺乏真实性。
(一)课堂现状:“假”任务多,“真”交际少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是交互活动,意义协商,语言输出。要重视语言的真实使用和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而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存在误解,只注重了任务的形式,忽视了内涵。因此,经常出现以下缺乏真实交际的课堂现状。
部分英语教师错将任务等同于操练,进行机械操练,在日常课堂上非常常见。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U3《Is this your pencil?》导入环节时,手上拿着铅笔,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会答:It’s a pencil.然后又问:Is this a pen?学生回答:No, it’s a pencil.然后为了让学生回答练习肯定回答,老师又会继续问: Is this a pencil? 学生回答:Yes, it is. 在此设计中,很明显学生一眼就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铅笔,并且三个问题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操练本课句型“Is this ...?”及其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而进行的对话练习。这样的课堂活动缺乏真实的有效的交流,教师将没有把英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不利于学生学生形成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又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U5《What do they do?》时,课文中出现了对父母亲职业的交流,因此,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职业的句型对话:教师要求学生互相用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来进行词句练习。由于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用英语说出父母的职业,比如律师,工程师,环卫工人,水泥匠,木匠等书上没有的单词,为了方便教学,在课上老师就会对话的内容进行限制,要求学生用本课内已学的单词进行对话,从而忽略对话是否符合真实情境。结果也可想而知,同学们进行了虚假的交际,父母们的职业都和课文里的人物是一样的,而对于父母的真实职业依旧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样的课堂脱离生活的真实情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以及产生对英语日常交际属性的疑虑,甚至产生英语对日常生活“无用”的消极想法,不利于英语学习。
有时常态课中,为了练习语法等内容,部分教师经常采取直接造句或者设计不符合生活常理的活动或试题。部分教师也会一味地追求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设计的课堂活动新颖有趣,实则脱离现实,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只是在配合老师表演。如果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演戏”,那就显得很浮夸,也不扎实。如:在课堂上经常设计去公园等场景,学生都知道根本不会去,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兴趣和兴奋。
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日后的运用,学生的学也是为了日后的运用。有效的课堂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都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现代教学也需“返璞归真”。
(二)实施策略:联系真实生活,落实真实交际
1.联系真实生活,吾日三省吾身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即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需要有问题来引导。“Language teachers are not just walking grammars.”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其实扮演着匠人的角色。而背后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成日的构思。针对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们需要多自问。
课前,我们需要多自问,多研究,让学走在教的前面:“在课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真实的语用场景呢?如何在面对众多学生的大课堂的教学环境下,设计丰富的利于学生输出的交际活动,又保证交际活动的效率呢?”在课堂设计时,教师更加需要审慎地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个细节都需融入自己的思考,而并非想当然的进行。在设计热身、导入、提问、操练等环节时,都需要问一问自己,这是否遵循或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设计时,我们也要多进行自问:“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吗?真实对话情境中会出现这样的句型吗?假设学生的回答是否会存在于真实的对话场景中?如何平衡对话的真实性与句型操练的必要性?”一节课完成后,我们更需要多自问:“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利于学生参与?学生能否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这样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如同语文课堂近年来追求“返璞归真”一样,教师还需要自问:“如果没有精致有趣的现代多媒体课件,花哨生动的板贴,我是否依旧能把一节课上的生动、真实、扎实?让学生觉得有用、会用、有趣?”
2.推敲任务内涵,落实真实交际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真实有效的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其中,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让任务自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授六年级上册《Chinese New Year》时,某教师设计了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三个有层次的活动学习,基于学科核心内容和核心活动,活动设计难度有梯度、有目标。其中,该教师先设计了对比香港和内地过年方式进行语言输出,再让学生用be going to制定自己的过年计划。在教授这一课时,离新年很近,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
这样的课堂交流则是建立在双方真实的知识、经验以及情感上的。
语言教学不应当是独立、分割的,要进行充分的交互活动、意义协商,语言输出,并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且这些过程必定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任何脱离真实语境的话题和教学步骤都是毫无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回答问题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拓宽学生思维,建立学生自信。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浅、碎、散,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层次低、思路单一、被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尤其精心设计课堂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且能培养其高阶思维的问题,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涵,同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升其课堂参与兴趣和思维层次。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鼓励学生在讨论时发表个人观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U1《Our school subjects》科目类知识时,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提出的问题是: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Why?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回答,且回答都大同小异。设计本身贴合学生生活,符合真实交际属性,没有问题。但在曾经听过的某老师的课中,其设计明显更为优秀。他这样问学生:What subjects do you dislike? What subjects are easy/hard for you?大部分学生在缓过神后,都明显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并都能有所表达,答案千奇百怪,课堂真实又有趣。这样的问题设计明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会说、能说,且有兴趣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陈则航、王蔷, 2016)。这样的课堂“有趣”又“有用”,真正符合“用英语做事情”的内涵要求。
真实的语言、真实的交际、真实的任务……英语课堂应当回归“真实”。不论是在教学语境的设计中,还是课堂的师生交互对话中,都应当体现真实的生活。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不断进行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加深对革新理念的理解,根据自己班级的真实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必非要强行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操练。
基于英语活动观,教师应减少虚假的任务设置,落实真实的英语交际功能,鼓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然的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以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