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英语课堂
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孙佳轶
摘要:英语课堂不能只是少数学生参与,要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英语课堂。没有每一个学生的真正参与,所谓的“好课”只能是“上得好”,而不是“学得好”!那么,怎样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英语课堂呢?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组织课堂,多种形式回收学生资源,预留充分思考时间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参与率。
关键词:积极参与;充分思考;英语课堂;精心组织;
英语课堂不能只是少数学生参与,要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英语课堂。没有每一个学生的真正参与,所谓的“好课”只能是“上得好”,而不是“学得好”!那么,怎样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英语课堂呢?
一般地,选择班级进行公开教学时,教师都会特别在意这个班级的学生发言是否踊跃。因为,发言积极才会避免课堂“冷场”。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次提出学习任务,都会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课堂往往会被几位少数的“学霸”占有,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听众”。更有新教师在教学初期,为了使课堂看上去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会过多地采取happy train活动开火车读单词,或者是全班齐答简单的Yes和No一般疑问句。表面上学生们声音响亮且整齐,实则对回答的问题并不是完全理解,下意识地跟随身边同学对老师的提问做出相同答复。
除此之外,英语课堂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但是只局限在某一环节。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版块区分,可以大致分为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rhyme time, song time, culture time。Story time以及cartoon time趣味性强,学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可能存在只对故事文本的表演环节感兴趣的问题。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故事表演上,而忽略了故事文本学习的全过程,失去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体验。
还有一种问题是教师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只顾与个别学生对话,每次的提问都直接指明一位学生回答,然后就此进行指导点评。当收到想要的反馈,教师会以偏概全地认为整个班级都呈现出这种好的情况,所有同学都已经按照设想地一样,掌握了该掌握地知识点。
上面所描述的,都是目前英语课堂中存在且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每一个问题,我将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
第一,课堂参与的形式不只是课堂发言的一种形式。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表格、文字、图片等进行多元表征,而不只是口头表达一种方式。布置学习任务后,应该尝试着让学生先自主记录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被看见;同时,要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儿,然后再由教师捕捉可以用来对比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记录单,用于课堂深入讨论。这样教学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思考,产生思维的火花。
第二,这个问题的存在大部分是课堂组织不当而造成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了acting time的地位,使学生产生了英语课堂等于表演的错误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主要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二是精心组织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首先学生需要认真听讲,教师才能灌输新知识。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教师需要在学期初就提出明确规定及指示,并在平时课堂中用简短口令强调提醒学生,坐姿端正,注意集中。其次教师要做的是精心组织课堂,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单元主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在提前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单元重点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如何使自己的课堂看上去气氛活泼热闹而实则学生没有真正掌握。
第三,如何别出心裁又恰到好处地设计教材,并有效组织开展英语课堂,也是一直以来所有英语教师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有不少教师陷入思维定势,认为有些课型有固定教学方法。比如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很多教师认为可以按照故事教学法,分为pre-reading读前、while-reading读中、post-reading读后三部分进行教学,更有甚者,将三部分的环节都设置为固定的:读前部分总是以与课文有关歌曲导入,读中部分针对文本展开分析,常用的任务活动有watch and answer看动画回答问题、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look and match看课文图片连线,读后部分读一读课文、演一演文本。这样的教学设计不能说设计得不对,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思维疲劳,发现所有的story time都是差不多的,他们往往会更偏向于背诵课文、表演课文,而忽略了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循序渐进发现知识的过程。美国的认知学家布鲁纳认为,每一个学科都是有一个基本结构的,不论教授什么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教师不妨将前后单元进行串联,整合版块,在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授新知识,帮助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理解与运用知识。比如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 story time谈论的是刘涛的感觉以及父母对他的关爱,在教授感觉类单词时,可以结合Unit 5Seasons中学过的动词词组,猜测刘涛周末都做了些什么,那么他会感觉怎么样,在复习这些词组的过程中,自然引出新单词happy和tired。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老师是他们在学校中最好的学习榜样,老师在课堂上是否能表现自如,绝大多数情况下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比如在三下Unit 2In the library这一单元中,涉及了和动作类有关的新词,学生可能会存在混淆词意以及不会正确使用祈使句的情况。这堂课一定要让孩子们活跃起来,动作词汇,首先教师的肢体语言要有感染力,利用表情和动作,加深学生的认读印象,将学生调动起来。
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备课中纳入时代元素,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爱上英语学习。
第四,我们讨论的是课堂的主动权问题。叶澜教授倡导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不能局限于“打乒乓式”的师生对话。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而不是印象深刻、回答地好的少数学生。只有让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才能找到改进以及提高的方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学生年龄尚小,在小组活动中很容易跑偏方向,将讨论和准备的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简洁要求,在小组活动前,要向学生说清楚要求,明白该完成的任务;并且在评价环节,出示评分细则,最好是能做个示范,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英语课堂教学在不同的班级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每位英语教师都需
结合自身班级情况,因材施教,做个有心人,及时注意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师傅以及班主任多沟通,多学习,帮助自己尽快成长,同时也帮助学生收获知识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