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王戎不取道旁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随课文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会写“戎”等字,并借此把握古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精读,结合注释,加以创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思辨阅读,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出示自我介绍小古文,引导师生交流
(二)揭示课题,初识人物
1.揭示揭题,理解意思
通过读题目,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不取道旁李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聚焦王戎,学习生字
指导写“戎”字:右边一个“戈”代表的是——兵器,左边的“一横一撇”代表的是铠甲,拿上兵器,穿上铠甲,所以这个字和战争有关系。
(理解:戎马一生 兵戎相见)
3.设疑解题。
根据这个题目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任务一: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关注:竞、诸、折的读音)全班齐读
2读出节奏
学生交流:要想读好文言文,我们在读句内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停顿但气息不断,这样才能把小古文的味道读出来。 全班齐读课文
4.多种形式朗读:古时候的文章既没有标点,它还是这样排列的,还能读好吗? 4.出示朗读小妙招:文言节奏最要紧,人物事件要分清;意思转换需停顿,气断声连韵味深。
任务二:讲一讲
课件出示:
运用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弄不懂的地方用“?”标注出来。
1.交流已经掌握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结合《守株待兔》《司马光砸缸》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试着讲讲课文每句话的意思。
(1)学习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尝”:曾经。 (结合注释是理解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看注释,我们就能理解到四个关键词的意思。 相机教学:竞走 唯 信然)【板书:结合注释】
“诸”:许多。 (联系生活表达)
(2)学习第二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折枝 【板书:结合插图】
(3)学习第三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之
(情境创设:不仅仅指的是王戎,更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板书:联系上下文】
(4)学习第四句 “取之,信然”。
要把省略的内容添加出来 【板书:补充省略】
3.角色扮演,想象画面,讲述故事
任务三:悟一悟
课件提示:
小组活动,分析探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过渡:面对这满树的李子,是谁在动?【板书 诸儿】 谁没动?【板书:王戎】
2.质疑:可是老师的想法却和你们不一样,我觉得王戎才是真正会动的人,谁来说说原因。 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王戎在动脑筋?——此必苦李。
3.引导学生探究“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思考:“道”能否换成“径”?
5.这是一个怎样的王戎?
6.介绍世说新语
小结:孩子们,那时的王戎才七岁,小小年纪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怪不得他长大后能为竹林七贤之一,获得巨大的成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则故事,一起感受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
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必做):背诵本篇文言文。
拓展性作业(选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讲一讲、画一画或演一演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