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3* 《月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积累课文中的儿化词和叠词。
2.默读课文,寻找作者童年寻月的线索,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月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章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感悟月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1.交流有关月亮的诗词和文章,你能想到哪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时的月亮在哪里?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找到月亮的踪迹了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次的月亮又在哪?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文章《月迹》
2. 认识作者。
3.释义:月迹的“迹”。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与月亮相关的著名诗词,激发学生对月亮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与文本的情感联系。同时,自然过渡到即将学习的文章《月迹》,为学生提供一个文学背景,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任务一:寻月迹
1. 默读课文,想一想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用圆圈圈出来。
2. 这些足迹我们分别是从哪里发现的?
这是月亮出现的足迹,也正是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奶奶说:“月亮进来了。”于是在她指引下,我们在中堂看月,你看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到关键词语来概括第一件事。接下来奶奶又叫我们干什么了啊?院中寻月;河边找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月亮在文中的足迹,即月亮在不同场景下的出现。训练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圈出关键词语来概括事件。
任务二:品月趣
中秋之夜,孩子们在奶奶的指引下,在中堂赏月,到院中寻月,又到河边找月,地点变化间,既有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又有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趣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任务二,品月趣:再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
1.中堂看月之趣
你在中堂看月中找到哪些有趣的词句?
(1) 抓动词。“溜”“爬”,感受拟人修辞把月亮写得非常有趣。
(2) 抓形态变化。月亮的动作变化这么有趣,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细腻的心理描写也彰显着童真童趣。
(3) 抓儿化音。贾平凹是陕西人,所以有一个字在文章里出现了很多遍。读儿化音。
出示这一小节的所有儿化词,我们也来轻盈地读一读。
叠词带过(款款:慢慢地,步伐轻盈的)
过渡:刚刚在中堂你仿佛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月亮?【板书:调皮可爱】接下来,我们去院中寻月,看看这又是一轮怎样的月亮?
2.院中寻月之趣
(1)叠词的有趣。读着这样的叠词,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恬静柔美】
朗读训练。(齐读)
【对比写法】同样是写月亮,一个是调皮可爱的,一个是恬静柔美的,作者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这一动一静,写出了月下的童趣与月色的柔美,孩子们沉浸其中,不禁产生无限遐想。
(2)感受想象的有趣
(3)月亮里边会有什么东西?
3.河边找月之趣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文中的有趣之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使用的文学手法,如拟人、形态变化、儿化音等,以及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感悟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通过讨论和朗读,让学生体验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孩子们的观察和想象。
任务三:探心迹
1.从月迹走向心迹:
王维心中有月,所以才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刘禹锡心中有月,所以才会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李白心中有月,所以才会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他们眼中是同一轮明月,而他们心中的明月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这月迹其实就是——心迹
2.深入理解“月迹”
贾平凹的月迹仅仅是写月亮的足迹到过哪里吗?
生:不是
师:那这月代表的是什么?
预设:童年的美好时光
预设: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预设:代表着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预设:代表着孩子们的梦想。
课后,我们可以继续阅读贾平凹的《对月》和《月鉴》,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月亮与个人情感的联系,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些教学设计意图,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欣赏《月迹》这篇文章,不仅学习文学知识,还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板书设计】
中堂看月 顽皮可爱 动态
23*月迹 院中寻月 恬静柔美 静态 心迹
河边找月 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