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穷人》教学设计

作者:芮翎译  日期: 2024-10-09  点击:

13 穷人

文本分析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穷人》一文的创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作为重点,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要重视朗读,教师最好提前进行朗读备课,以读为主线,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教学重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导语: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对课件创设的情境的种种猜测中。)听到这些声音,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几个穷人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字过关:读、写。

汹涌  澎湃                        

★词语过关:读、记、写。

渔夫  轰鸣  心惊肉跳  沉思  风暴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敲门  阴冷  宁静  脸蛋  自作自受

清新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倒霉  忧虑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黧黑)

3.指名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①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语段。

③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再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教师小结。

小结: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也简单地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划分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桑娜和渔夫的“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穷”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但物质上的匮乏绝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同学们,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辛啊!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贫穷虽然暂时无法改变,但他们除了穷,却还有世间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勤劳、充满爱心,拥有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他们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下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细细体会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