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六上第八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唯一以具体人物为主题的特殊单元。老师们以时间线索为切入点,创设了“举办‘你好呀,鲁迅’班级小型纪念馆”的活动,策划创建鲁迅的童年、中年、晚年以及人物评价四个展区。无论是任务活动的设计,板书的设计,课件的设计,还是课堂中的一个个细节的呈现,都蕴涵着导师和上课老师们的匠心和用心。其中,如何落实“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个语文要素,各位老师的处理方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四节课所用的资料非常多,每一份资料的选择、它们的出场顺序、出场时机、出场方式都经过了老师们精心的选择和布置,每份资料都与文本贴合,和课堂融合,每一份材料都能发挥实效,确确实实地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鲁迅,亲近鲁迅。之后沈特的讲座,更是如拨云见日般让我对资料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资料在什么时候呈现?它们应该在孩子们一头雾水的时候,在学生感到疑惑的时候,在学生知识缺乏的时候,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学生理解肤浅的时候等等,要真正的让这些资料在课堂中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以至于“水到渠成”。
其次,黄老师执教的《好的故事》一课也让人印象深刻。课堂上,黄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好的故事”“昏沉的夜”“一丈红”的象征意义,逐步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价值追求。平时自己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的感知是粗糙的,我的认识是肤浅的。黄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反思作为语文老师,文本解读能力是我们必须要修炼的硬功夫,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问题点、生成点。以前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恐怕一桶水也是不够的,得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更好的解读教材驾驭课堂,上好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