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出塞》《凉州词》)
一、揭题导入,了解边塞诗含义
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三首》,齐读课题:《21.古诗三首》
2.出示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首古诗的题目和诗人。
3.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看,前两首诗都是出自唐代诗人之手,后一首诗是出自宋代诗人之作,诗的朝代不尽相同。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
4.进一步交流:这两首其实都是——边塞诗。(出示:边塞诗)
(1)读准“边塞诗”三个字的读音。
(2)理解“边塞诗”这个词的意思:
①教学生字“塞”:要点1:横画笔间隔均匀,撇捺舒展打开。
要点2:关键笔画——上部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下方。
②先理解“塞”:“塞”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③再理解“边塞”:“塞”的意思知道了,那“边塞”的意思是——学生回答。(教师肯定:“边塞”指的就是边境、边疆)。
二、精读古诗,对比学习关键诗句
1.教师引语:老师这里有一张地图,谁来告诉大家哪种颜色代表的是唐朝的土地?(学生回答)。那么唐朝的边境线又在哪里呢?
2.介绍背景:在这边境线之上,有一条著名的山脉——阴山。阴山以北,草原辽阔,居民多以放牧为生;阴山以南,资源丰富,人们生活十分富足。南北生存的巨大差异,使得千百年来,整个边境线上战争不断,百姓深受其扰。(此段录音)所以有许多忧国忧民的诗人都关注到了这个地方,他们以此为内容,写下了许多诗作,形成了一种诗的流派——边塞诗。在众多边塞诗中,有两首诗最具代表性,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出塞》和《凉州词》。
3.出示两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两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这两首诗中都有一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请用横线划出。
(1)检查古诗朗读并正音。
要点1:多音字“将”教学:那你们知道“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评价:你很会读古诗,知道结合注释来理解。的确,这个汉朝名将李广他还有个美称,叫“飞将军”。)同学们,注意读好这两个短语:“龙城飞将”“飞将军”。后来,人们还用“龙城飞将”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要点2:“不教”的变音:据意定音。 【指名读,齐读】
(2)解决问题:两首诗中哪两句诗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3)出示,变红:“万里长征人未还”“古来征战几人回”。追问:这两句诗都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去参加战争的将士,没有什么人能够回来。】
(4)教师引导:
①两句诗中都有“人”,这个“人”指的是谁?(将士)
②“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还”的意思是?——学生回答:回,回家。教师接上:是的,“还”就是“回”,“回”就是“还”,都是“回家”、“回来”的意思。
③进一步理解“人未还”和“几人回”:
“人未还”:将士没有回来。
“几人回”:注意这里是问号,意思是:有几个人能回来呢?也就是没有几个人——能回来。
④继续追问:那么,这些将士们都留在了哪里?(学生回答:留在了战场上,留在了荒漠中。)是的,无数的、千千万万的战士留在了沙场之上,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啊,想象一下,你眼前浮现了什么?耳畔又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战马在嘶鸣、战鼓在擂响。看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往前冲,听到了战场上喊杀声一片,满地都是尸体。战士们一批批地倒下去,又一批批地冲上去。)——评价:你想到的是战斗时的场景,那战斗结束后的战场又是怎样的呢?静下心来想一想,用你的眼睛看一看。(伤亡无数的、尸横遍野的、血流满地、战火连天、硝烟弥漫、断垣颓壁、伤马抽搐。)
⑤教师小结:你们看,战争如此残酷、如此惨烈,难怪诗人说——“古来征战几人回”。有了这样的想象,相信同学们读这两句诗的时候,一种悲壮之情油然从心中升腾起来,不同的人对征战不归,有不同的情感:
⑥分角色朗读:“古来征战几人回”。
A 作为旁观者,诗人王翰以手中纸笔,写下战之惨烈:“古来征战几人回”。
B 作为战士家人,又会泪洒家中,悲痛呼喊:“古来征战几人回”。
C 作为戍边战士,更以万丈豪情表露决心:“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么“万里长征人未还”中,万里长征又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原来这些将士都是来自于四面八方,他们长途跋涉奔赴边关,为国戍边。谁能读出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艰辛,指读、齐读——万里长征。
这样惨烈的战争,是不是只有唐朝才有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同学们,明月还是秦朝、汉朝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朝、汉朝时的边关,自秦朝开始战乱不断,无数的将士离开亲人,跋山涉水,远赴边关,在这样的战场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人,难怪诗人这样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由此,作者不禁怀念起了汉朝名将——李广。出示后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们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吗?但使:只要。只要有像飞将军李广这样的人物在,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就不会让胡马度过阴山。
三、再读诗句,体会古诗主要情感
1.体会《出塞》:你觉得在这首诗中,诗人重点想表达是什么?(学生理解,回答。)
2.教师补充:其实就是——对良将的渴望。是呀,从秦到汉,从汉到唐,在这条长长的边境线上,出现了许多像飞将军一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比如——蒙恬、卫青、霍去病……他们指挥着战士们,保卫着边疆的安宁。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样的将领就不再出现,所以王昌龄才会发出如此感慨,指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就是这样,借由诗歌表达心中对于良将的渴望。
3.体会《凉州词》:那么,在休战期间,大家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仔细读一读第二首诗。(将士们在喝酒)他们喝下的是一杯杯酒吗?她们想借酒干什么呢?
预设1:将士们想借酒消愁。
教师:这种愁是身不由己的“无奈”。(板书:无奈)
预设2:将士们想借酒提升自己的士气。
教师:借酒来鼓舞士气,表达心中的豪情壮志。(板书:豪情)
预设3:将士们是想麻醉自己的内心。(板书:慰藉)
教师:是的呀,战争如此残酷,即使我们醉倒在沙场你们也不要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教师引导:没错,同学们!将士们即便不在沙场上醉死,也是在沙场上战死。因为(引读)——古来征战几人回。所以只要一有空,将士们就会喝上一杯,以此抚慰自己的心灵。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士们出征之前的豪迈与悲壮。)
教师小结:可能一杯酒还没有下肚,急促琵琶声已经响起,战斗的号角已然吹响了,催促着将士们再一次奔赴战场。让我们一起读好这首诗——齐读全诗。四、突出形象,迁移《夏日绝句》
1.《出塞》《凉州词》这两首诗都写了出征在外的将士们,如果让你给他们一个称号,你给什么?(英雄)
2.他们的形象还可以用《夏日绝句》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到底是哪两句呢?《夏日绝句》又具体写了什么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战争场面 豪迈
饮酒场面 无奈
悲壮
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