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机器、钟楼”等15个词语,会写“脆、拦”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能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且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懂得探究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懂得探究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三、学前准备:
教师:结合“云教育”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制作PPT课件、学用单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四、学习预案:
板块一 创设情境 明确要求
1、创设情境:校“最强大脑少年团”选拔赛
2、明确要求:以《表里的生物》这节课为竞赛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力争荣誉榜前三,成为班级最强大脑。
板块二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活动1:读默新词,检查预习效果
2、指名学生读本课词语。(利用互动课堂-工具-随机点名)
3、默写“脆、拦、恶、怖”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利用互动课堂-倒计时)
4、学生同桌互评,教师加分。(利用互动课堂-荣誉榜、点评加
活动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思维导图,理清“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
2、交流答案
3、“我”经历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些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呢?请你们概括一下。
第一部分(1、2):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
第二部分(3—9):“我”猜想有个生物被关在表里。
第三部分(10—19):“我”印证了猜想:表里有一只声音好听的小蝎子。
第四部分(20、21):“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个小蝎子,不知道多久才不说了。
4、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就不是所有科学探究都要经历的探究过程吗?“我”先提出观点,在通过观察用事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
板块三 再读课文 辨析感悟
活动1:小组合作,辨析人物品质
1、师生交流: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抢答。(好奇心强、爱观察、善于思考、执着)
3、再读文本,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人物印象 |
文中例句 |
描写方式 |
个人理解 |
|
|
|
|
4、交流表格,相机精读本课的心理活动描写。(利用互动课堂—移动讲台—拍照上传—聚光灯)
5、小结:细腻真实的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想象力丰富、善于思考的孩子。
活动2:结合课文,辩证探究意义
1、那同学们,像这样的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探究到底有没有意义?
2、小组合作,写下自己的论点和论据。
3、进行辩论。
4、小结: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清。通过这唇枪舌剑的辩论,我们了解到了探究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究的过程。
板块三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通过荣誉榜的统计,这些同学获得了我们班“最强大脑”的称号,他们将代表我们参加校“最强大脑”的选拔,掌声送给他们。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孩子们,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个像冯至那样敢于探究,充满好奇、热爱思考的孩子!
1、布置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课文的结尾写到:“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吗?请将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
表里的生物
疑惑 提出观点 好奇心强
好奇 事例论证 善于观察
证实 得出结论 热爱思考
确信 敢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