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五上第五单元主题式学习设计

作者:季阳澄  日期: 2023-04-15  点击:

五上单元主题式学习设计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季阳澄

一、学用主题及其理解

1、学用主题: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2、概念理解:

1)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作出科学的说明,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聚焦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与表达。从内容上看,说明性文章包含“说明目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四个要素。

说明目的

说明目的的确定至关重要决定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选择。如《松鼠》一课,作者是法国的布封。布封酷爱自然科学,经营皇家花园几十余年,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巨著。他写下此书不仅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还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爱上他钟爱的自然世界。因此,《松鼠》虽为说明性文章,却也使用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与《大科全书》中对松鼠的描述截然不同。《大百科全书》中的描述短小精炼、准确严谨,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因此,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语言简练易懂也很重要。可见,明确的说明目的是说明性文章表达的重要前提。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说明性文章的骨架。教材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如《太阳》一课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太阳的主要特点,而《风向袋的制作》则为程序性的表达,为我们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选择何种说明顺序依然取决于说明目的。如果请学生为同伴介绍风筝,说明顺序的选择以《太阳》为例是恰当的;如果请学生教同伴制作风筝,那说明顺序的选择以《风向袋的制作》为例才是最为合适的。

说明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四种说明方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严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说服力;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正如笔者在“说明目的”中所阐述的那样,说明目的决定了说明方法的选择。

说明语言

说明性文章由于说明目的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松鼠》一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而《大百科全书》则简练理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语言风格是哪种,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都是科学而准确的。依然以《松鼠》和《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描述为例,二者的说明对象同为松鼠,内容中都有说明松鼠尾巴大的特点的段落。《松鼠》一文用了打比方、人性化的生动描写,而《大百科全书》则选择了更为准确严谨的列数字的方法。可见,科学、准确是所有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共同特点,只是依据不同的说明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

基于对说明性文章要素的解构、对教材文本的分析等,我们对说明性文章以及单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事物据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我所理解的事物可以“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甚至可以是“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没有范围的设定反而更趋向于提醒学生,说明文是对社会自然的无限渴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的习作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点去搜索与此有关的资料。因此,本单元的说明文习作,大大扩大习作的选材范围,给人一种“万物皆可写”的感觉

3)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的: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导语对习作能力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点,应引导学生借助“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借助“交流平台”对说明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通过“习作例文”中的批注进一步明示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4)“写清楚”和“写具体”的区别“写清楚”和“写具体”是框架与装修的关系。

关于“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形容词。如“字迹清楚”“话说得不清楚”“把工作交代清楚”;②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形容词。如“头脑清楚”;③了解。动词。如“我真不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你不清楚”。

关于“具体”:①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不笼统的。形容词。如“事件的经过,他谈得非常具体”;②属性词,特定的。形容词。如“你担任什么具体工作”;③把理论或原则等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动词。如“安全生产措施具体到每一个环节”“个人经历起止时间具体到月份”。(《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七版)

根据上述两种词语的解释,我所理解的“写清楚”应该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按照一定顺序地介绍;而“写具体”则是在写清楚的前提下尝试着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二者虽有不同,但是指向习作的表达要求却是连贯的、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不应拔高其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学生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即可

二、学情分析

1、逻辑起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习作单元,编排意图是“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由此可见,习作单元的地位举足轻重,编排有其整体性与序列性,教学中理应突破传统思路,消除读写分离的教学弊端。三年级上册习作中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通过观察,体会了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下册习作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级上册习作语文要素是学生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下册习作的语文要素则是通过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2、现实起点:从单元组文和习作提示看,本单元说明文材料选择多样,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有很强的指导性,让每个学生有内容可写。学生从三年级刚开始时进行观察、想象,到四年级时的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然后到本学期的学习运用说明方法来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了孩子的写作能力。然而,小学里的习作,以写人记事为主,学生写说明文的经历不多,写作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说明性文章两种不同的样式,学习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习作者在描写松鼠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再通过自主学习习作例文提升认识,最后通过习作实践,具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的能力,从而落实好语文要素,达成单元目标。

三、整体设计。

围绕“学用主题”设计若干个层层进阶的学习任务,思考每一个任务对应的活动目的,然后再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

若干个学习任务可以设置在一个大情境下,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中。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1

学习活动2

活动目的

育人

目标

学习内容

预设成果

任务一:

走进“说明文”

 

学习“交流平台”,交流、总结说明文的点, 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揭示本次习作具体: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出示习作的要求

任务驱动

 

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明确本单元习作要求。

 

任务二:

寻求“素材源”

借助“习作要求”中的表格,让学生读读、交流,提取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与学生交流:如果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会介绍什么?

素材拓路

 

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选择适切的写作素材。

 

任务三:

探觅“习作法”

 

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感受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文范学

 

借鉴两篇课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从多角度、不同风格 的视角来丰富学生的习作经验

 

任务四:

搭建“思路桥”

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功能,借鉴写法,打开思路, 方法迁移。

 

例文

旁引

 

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用好习作例文,以“例文学习活动导学单”为方式,用好例文资源

习作例文导学单

任务五:

制定“策划书”

写作之前,纲举目张,制作一份习作任务策划书,降低写作说明文的难度。

完成《介绍一种事物》习作任务策划书。

提纲挈领

 

根据确定的习作素材,讨论、交流制定习作提纲,完善习作构思

策划书

习作提纲

任务六:

形成“文字稿”

根据素材选择、方法学习以及提纲的制定,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布置习作要求:将你想介绍的事物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下来,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文稿撰写

 

完成习作初稿

习作初稿

任务七:

修改“抢星榜”

完成习作后,以“抢星”的形式,完善习作的表达。

以修改意识、修改习惯、修改内容、获取知识作为维度,评定星级,完成习作修改。

习作修改

 

以评促改,

完善习作。

习作修改抢星榜

 

 

四、典型简案。

选择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学习活动写一份简案。

具体格式包括:活动名称、简要说明(开展本活动的已有基础,与其他活动的联系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地点、主要学习方式、活动流程及其设计意图。

活动流程中把学用单(任务单)、作业设计、学习成果与评价等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