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母鸡》教学设计

作者:王美华  日期: 2023-04-03  点击:

14 母 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4.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层次,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通过具体描写的句子体会“我”对母鸡的讨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看了他家的猫,谁能说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吗?

生:大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师:其实,老舍先生家里养了很多小动物,有猫,有狗,还有鸡。老舍先生眼里的猫是那样可爱,那么他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你们好奇吗?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老舍先生,去看看他眼里的母鸡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课前也进行了预习,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你们都会读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指名读。)

师:读得很正确,“似的”的“似”是翘舌音,“可恶”的“恶”是整体认读音节,“差不多”的“差”是翘舌音,大家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多音字。

师:是的。“似、差”这两个多音字我们以前学过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恶”这个字是今天要学的多音字,哪位同学来说下它的其他读音?

生:“恶”有三个常见的读音:wù厌恶,ě恶心,è恶狠狠。

师:是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读wù时是讨厌、憎恨的意思。读ě时指要呕吐的意思。读è时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恶劣、不好,如“恶习”;第二种是凶狠,如“恶霸”;第三种是指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跟“善”相对,如“作恶”。

师:讲了这么多,我们来核对一下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答案,看你们做对了没有。(师核对答案,生检查。)

师: 哪位同学愿意读读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第二行带有儿化音的词语?(生读)

师:儿化音读得很好,但要注意“一撮儿”的“撮”是平舌音,请大家齐读。(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齐读第三、四行的词语。(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不过一些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容易混淆,同学们要格外注意一下。下面来一起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活动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D )

A疙瘩ɡē dā)  欺)     B人(lónɡ) 叫(

C食(zhuó)  一声不hēn     D.可) 惨(

(生做题,师核对答案。)

师:大家要特别注意“疙瘩”的“瘩”读轻声,“哼”是后鼻音。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前大家在学习单里已经试着写了这些字,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生:“厌”字是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别忘了“犬”字上有一点。“坝”字的偏旁“土”最后一笔横改为提,“贝”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毒”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一竖下面不出头。“戒”字的第三笔为撇,不要写成竖。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都是书写时容易忽略的地方,非常好!请同学们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中的田字格里把易写错的字再写一写。(生自由写)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请大家再次读课文,然后说说感受。(生自由读)

生:课文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作者很敬佩它,表达了对母鸡的赞美。

生:作者之前很讨厌母鸡,后来发现母鸡当了母亲后变得十分慈爱,觉得它很伟大。

师:你们很会阅读,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从讨厌到不敢再讨厌。(师板书:讨厌→不敢再讨厌)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直接表明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吗?

生:我找的两个句子是:“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找得很好。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不敢再讨厌母鸡?

生:第13自然段写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不敢再讨厌母鸡。

师:很正确。那课文用了一句什么样的话,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呢?

生:“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师:找得很好,这句话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经过交流,大家应该已经发现这篇文章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现在,谁能用连贯通顺的话,把课文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课前预学单第5题的提示来说。(出示课前预学单第5题)

生:《母鸡》一文中,老舍先生开始的时候很讨厌母鸡,但是目睹了母鸡在养育鸡雏们的过程中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后,他改变了看法,觉得母鸡是一位英雄,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都做对了吗?有问题的改正过来。

板块四 理解“讨厌”,认识母鸡

师: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下“讨厌母鸡”这部分,请大家快速读第13自然段,这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我一向讨厌母鸡。”

师:找得很准,这里的“一向”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类似于“一直”。

师:很对,那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现“我”讨厌母鸡的相关句子,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小组合作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读课文,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小组学习、讨论)

生:我找到了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作者讨厌母鸡没有理由地叫唤。

 “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持续不断,没有尽头。

师:母鸡的叫声无休止,难怪作者讨厌它。请继续交流。

生:我找到了第1自然段的第三句,“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母鸡的叫声细声细气的,它扯长了声叫,让人心里起疙瘩,听着不舒服,让人讨厌。

师:多么传神的描写呀!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母鸡有心事呢?

生:如怨如诉。

师:说得很棒,这个词形容声音悲切,带有一种哀怨的味道。“扯长了声”会给人什么感受?

生:刺耳,就像那种令人难受的噪声。

师:是啊,这种声音让人一听就会起鸡皮疙瘩。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一句,读出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生齐读)

师:第1自然段主要写母鸡的叫声没完没了,而且让人起小疙瘩,我们可以概括为什么呢?

生:叫声难听。(师板书:叫声难听)

师:你概括得很好哟!请接着交流。

生:我找到了第2自然段,这一段写母鸡从不反抗公鸡,却会欺负最忠厚的鸭子,而且遇到另一只母鸡时会趁其不备下毒手。母鸡欺软怕硬,令人讨厌。

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描写来说说吗?

生:我从“下毒手、狠狠地咬、咬下一撮儿毛来”体会到母鸡的凶狠。

生:我从“欺侮、趁其不备”体会到母鸡的凶狠、狡猾。

生:“它永远不反抗公鸡”,说明它欺软怕硬。

师:你们都很会学习,还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总结了作者讨厌母鸡的第二个原因——欺软怕硬。(师板书:欺软怕硬)请接着交流。

生:我找到了第3自然段,“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我从这里感受到母鸡太爱炫耀了。

师: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怎么会被母鸡吵得受不了呢?

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母鸡的吵,可见作者真的很讨厌母鸡。那么,母鸡在炫耀什么呢?炫耀的程度是怎样的,以至于会让聋人也受不了? 生:母鸡炫耀自己下蛋了。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地炫耀,以至于作者觉得聋人也受不了。

师:那么,你们觉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总结作者讨厌母鸡的这一个原因呢?

生:喜欢炫耀。

生:居功炫耀。

师:很好,后面这个词语比前一个词语概括得更全面,写出了母鸡的特点。母鸡是因为自己下蛋了,有点儿成绩,才“发了狂”地炫耀。(师板书:居功炫耀)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觉得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所以很讨厌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母鸡让他生厌的三个原因,这是什么结构?

生:“总—分”结构。

师: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作者讨厌母鸡的情感。(生齐读第13自然段)

师:作者在这一部分表达了对母鸡的讨厌,下文却写了对母鸡的敬佩,是什么令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呢?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板书设计】

 

 

 

 

 

 

 

 

 

 

 

 

 

 

 

 

 

 

 

 

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2.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本课的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我们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中听写一下吧!(生听写,同桌互查、修改。)

师:词语复习完了,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内容。老舍先生刚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呢?

生:因为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所以让人讨厌。

师:那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师板书:讨厌→不敢再讨厌)

师:说得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聚焦描写,感受母爱

师:作者刚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可后来为什么转变为敬佩母鸡,变得“不敢再讨厌”呢?

生: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师板书: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母鸡的这些令人敬佩的特点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第58自然段,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整合,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母鸡令人敬佩的特点?

(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回答。)

生:作者从四个方面写出了母鸡令人敬佩的特点,分别是保护鸡雏们的安全,为鸡雏们找食物,教鸡雏们学习生活本领,夜间看护鸡雏很警觉。

师:你概括得太棒了,那这些事例是怎样具体写出母鸡令人敬佩的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可以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哟!

生:我从第5自然段中的“挺着脖儿”“挺着身儿”感受到母鸡的勇敢。无论是“挺着脖儿”告诉鸡雏们没什么可怕的,还是有异样时“挺着身儿”预备作战,它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鸡雏们安全感。

生:我从“它立刻警戒起来”中的“立刻”一词感受到了母鸡的负责,说明它注意力高度集中,丝毫不懈怠。

师:同学们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鸡负责、勇敢的特点,非常不错。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时,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它可能会说:“孩子们,快过来躲在我的翅膀下,天上有一只老鹰,它会把你们叼走的。”

生:它可能会说:“孩子们,别乱跑了,快回到妈妈身边,前面有一只凶狠的狗。”

师:哈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哇!现在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出母鸡的勇敢和负责。(指名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继续分析第6自然段。

生:从“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辛苦。

师:是啊,有一点儿可以吃的东西,它都要先给鸡雏吃,自己却消瘦了,可见它喂养鸡雏有多么辛苦,它对鸡雏是多么慈爱。

生:从“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母鸡非常勇敢。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但是如今它有了鸡雏后,“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你们觉得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生:不矛盾,从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母鸡没有当母亲时,根本就不敢反抗公鸡,但当了母亲后,连公鸡都怕它三分,可见它在保护鸡雏时有多么勇敢。

师:你分析得非常好,所以说母爱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我们继续看第7自然段。

生:我从“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中的“一天不知教多少次”感受到了母鸡的辛苦。

生:我从“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中的“半蹲着”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让我想起了下雨时妈妈用自己的衣服给我挡雨,很温暖的感觉。

生:“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我从“伏在地上”“一声也不哼”中也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它包容鸡雏们的一切行为。

师:是的,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第7自然段。(指名读)

师: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了鸡妈妈趴在地上,小鸡们啄它的头的画面。我们再来看看第8自然段。

生:夜里一有动静,母鸡就放声啼叫,从中我能感受到母鸡的辛苦、负责。

师:是啊,母鸡白天忙着教鸡雏生活技能,晚上还要保护它们,确实很辛苦。这一段中的“顶”是什么意思?

生:“顶”是很、十分的意思。

师:从两个“顶”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母鸡在夜间也很警觉,用叫声报警,十分负责、辛苦。

师:母鸡的表现真是令人感动啊!作者看到母鸡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后,用了一句话来表达对这样一位鸡母亲的赞美,谁知道是哪句话?

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不错!请同学们齐读第9自然段。(生齐读) 正是因为母鸡的这些表现,所以作者说——

生:“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齐读第10自然段。(生齐读)

板块三 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师:《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那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异同

课文

《猫》

《母鸡》

相同点

条理都十分清晰,运用了的构段方式。

不同点

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两部分,前面部分用的笔墨较多。

写了母鸡孵鸡雏前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着重写的是后面部分。

相同点

都用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

不同点

地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通过作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

相同点

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同点

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了由衷的喜爱之情。

写了由讨厌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态度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师:上面的表格已经进行了分类,而且主要是以填空的形式来做,降低了难度。同学们可以根据提示来填写。(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三。)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这两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生:结构上,两篇课文的条理都十分清晰,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但是《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两部分,前面部分用的笔墨较多;《母鸡》这篇课文写了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着重写的是后面部分。

师:说得很准确!哪个小组从语言表达上来说一下?

生:语言表达上,两篇课文都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但是《猫》这篇课文“明贬实褒”地写出了对猫的喜爱;《母鸡》这篇课文先抑后扬,通过作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

师:你们小组说得也很不错!哪个小组从情感表达上来分析一下?

生:情感表达上,两篇课文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不同点是《猫》这篇课文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了由衷的喜爱之情;《母鸡》这篇课文写了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态度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师:你们对课文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实在太厉害了!其实,很多作家都爱写动物,课后,大家可以读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如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张抗抗的《天鹅》,看看他们是怎么写动物的,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完成第2课时的课后拓学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