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品词析句 拟小标题 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会用小标题概括画面,理清文章脉络,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景致。
3.体会乡下人家房前的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乡村生活的图片)看着这幅图,你们想到了哪里?
生:我想到了乡村。
师:同学们对乡村有哪些印象呢?
生: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那里有清清的河水、绿绿的稻田等。
生:乡村很有趣,暑假我们回老家,叔叔带我们去河里捞鱼、捉虾,可有意思了。
生:乡下人家一般都会养一些家禽,比如鸡、鸭、鹅等。
师:乡下的风景,有着跟城市不同的美丽。(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幅课文插图,你们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夏天的夜晚,人们摇着蒲扇,一边乘凉,一边聊着家常,非常惬意。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鸡在草地上捉虫。
生: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旁流过,村边长满了高大的树木。
生:我看到了一群群鸭子在水里游泳,天上飞着一群群大雁。
师:是啊,乡下人家多美啊,屋前挂满了青绿的瓜,开着各色的鲜花,屋后竹林里探出一个个鲜嫩的笋,鸡妈妈带着小鸡在啄食,鸭妈妈带着小鸭在河里戏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了课文,你们能读一读这些词语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的词语,指名读。)
师:注意“耸立”的“耸”是平舌音,“装饰”的“饰”是翘舌音,“凤仙花”的“凤”是后鼻音。请大家再把这几个词读一遍。(生读)
师:“结瓜”的“结”究竟是读第一声还是第二声呢?请大家查一查字典。(生查字典)
生:“结”读一声时指长出(果实或种子),其余语境都读第二声。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面两个多音字,你们能据义区分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吗?请大家查查字典。(课件出示“率”和“冠”,生查字典。)
生:多音字“率”读shuài时表示带领的意思,它的另一个读音读lǜ,表比值义,比如利率。
生:“冠”读ɡuān时,指“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读ɡuàn时,指“居第一位”“冠军”等。
师:你们真会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课中导学案
活动一:请根据语境,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1.运动员们获得好成绩是他们刻苦训练的结(jiējié√)果。
2.袁隆平爷爷经过多年苦心研究,终于等来开花结(√jiējié)果的一天。
3.瞧!那朵鸡冠(√ɡuānɡuàn)花像在比赛中获胜的冠(ɡuānɡuàn√)军一样,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享受着人们的赞美。
4.众所周知,他是一个直率(√shuàilǜ)的人,所以他撒谎的概率(shuàilǜ√)并不大。
师:相信大家课前预学单第4题应该都做对了,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做错的同学订正。(同桌互查、订正)
师:请同学们看课前预学单第3题,在书写过程中,你们觉得有哪些字难写,容易写错,想提醒大家呢?
生:“蹲、率”的笔画多,不好写。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用田字格展示“蹲、率”)
师:“蹲”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不要少写了“酋”里面的一横。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师范写,生书空。)
师:写“率”的时候上面要紧凑,下面的十字底的横要稍长。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师范写,生书空。)
师:老师还要提醒你们注意:“谐”的“白”短撇不能丢;“饰”右边的短撇要盖住横;“序”是广字旁盖住“予”,要注意笔顺,尤其是“予”要写好第二笔的点画。(师范写,生书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前预学单的订正处写一写自己写得不规范的字。(生订正)
板块三 自读感悟,理清条理
师: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我们会认会写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浏览课文)
生:乡下人家很美,因为房前有各种花,依着时令开放,屋后还有一丛丛翠竹,无论什么季节都很美。
生:乡下人家很有趣,小鸡、小鸭,鸣叫的蝉,都那么可爱。
师:我们把关键词圈画出来。(生圈画词语,师指生汇报。)乡下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独特、迷人。(师板书:独特、迷人)
师:作者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画面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然后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边读边想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屋前的瓜架上爬满了细长的藤蔓,绿色的叶子随风飘动。一个个青的、红的瓜,像许多小铃铛一样摇摆,有趣极了!
师: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乡下人家屋前有什么?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这个自然段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可以采用“事物+活动”的格式。
生:瓜藤攀架图。
师:没错,我们可以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用“什么干什么”的句式来给画面拟定小标题,这种拟小标题的方法就是:“事物+活动”。(师板书:事物+活动)
师:其实作者描写的每个景象,都像是一幅画,我们给每幅图画取个名字,就相当于给描写每个景象的文段拟小标题。请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给课文其他画面拟小标题,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中导学案
活动二: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学拟小标题。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瓜藤攀架图 鲜花轮放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 秋虫夜吟图
(生填写,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填写完了,也在小组内讨论了,现在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鲜花开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夏夜秋虫图。
师:第2自然段的第1幅图画是鲜花开放图,那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
生: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老师建议你用“鲜花轮放图”来概括这幅画,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夏夜秋虫图”能不能完全概括第6自然段的意思?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生:秋夜和纺织娘的歌声,我们组概括的是“秋虫夜吟”。
师:非常好!看,我们用“事物+活动”的方法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场景用六个词语概括出来了,把具体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图画。(师板书小标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课文)
师: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风景画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板块四 聚焦图画,教授方法
师:乡下人家有独特、迷人的风景。接下来,我们聚焦“瓜藤攀架图”,请同学们边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用横线画出关键句,并批注体会。(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师:哪个同学来分享下自己画出的关键语句和体会?
生:我画的是这句话:“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绿绿的叶。”我从中感受到瓜藤生长的过程,作者写得非常有意思。
师:你画的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动词?
生:攀、爬、落、结、挂。
师:屋前的瓜藤,本来是一处静物描写,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使一幅瓜藤攀架图在我们的面前慢慢展开。
师: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他使用了准确的动词,一幅瓜藤攀架图才会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当你看到这样的风景时,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十分和谐、动人。
师:这就是乡下风景的独特的美。还有谁来分享你画的关键句?
生:我找到的是这句话:“青、红的瓜……可爱多了。”这句话通过对比,写出了乡下景物的“别有风趣”。
师:(课件出示课文相关句子)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师:这一段讲的是瓜藤攀架图,可为什么作者要提到石狮子、大旗杆呢?
生:因为石狮子、大旗杆是威严、单调的,这么一对比,瓜藤就更显得可爱动人了。
师:是啊!当四季轮回变化时,“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当四季轮回变化时,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显得不自然;农家小院屋前的“装饰”很清新,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师:是啊,知道了不同,我们再读的时候就会读得更好,谁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乡下人家的清新自然,别有风趣。(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乡下人家的风趣活泼,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1自然段。(生齐读)
师:我们抓住“比”这个字,知道了用瓜、藤、叶来装饰的乡下人家和用石狮子、大旗杆装饰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乡下人家瓜架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接着抓关键句来想象画面,体会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事物+活动
鲜花开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夏夜秋虫图
独特、迷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2.能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乡下人家》(师板书课题),并且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了文中描绘的乡村景致,大家还记得吗?
生:瓜藤攀架图、鲜花轮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秋虫夜吟图。
师:瓜藤攀架的风景,可以在乡下人家的哪里看到?
生:屋前。我从“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中知道了瓜藤攀架在屋前。
师:是啊,瓜藤攀架在屋前,还有什么也在屋前?
生:鲜花轮放的风景也在屋前,我从“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了几株花”中知道的。
师:屋前有瓜藤攀架、鲜花轮放,屋后有什么呢?
生:屋后有竹林,鸡妈妈带着小鸡在竹林中觅食;屋后还有一条小河,一群鸭子在小河里戏水觅食。
师:看,我们抓住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就能很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从屋前到屋后,写了乡下人家的美景:屋前有青绿的瓜藤,有顺序开放的鲜花;屋后有竹林,有小河,有嬉戏觅食的鸡鸭。(师板书:空间顺序)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你们能找出这两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生:第5~6自然段是按照从夏天到秋天的季节顺序来写的。
师:季节顺序,也叫时间顺序,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师板书:时间顺序)
师:你们看,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文章层次就会更加清晰。(师板书:有序表达)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 拓展阅读,体会表达
师:我们欣赏了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从关键语句中体悟到了乡下景物独特的美,那其他几处呢?大家根据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中导学案
活动一:抓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风景图,交流各自画出的关键语句。
2.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语句,交流该关键语句所表现的画面。
3.思考、讨论这一个关键语句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风景图 关键句 体会情感
鲜花轮放图 ① 我仿佛看到了门前鲜花盛开的美景,体会到了作者的欢喜之情。
雨后春笋图 ② “探”字写出了许多竹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体现了作者看到竹笋时的喜悦心情。
(注:“关键句”在书上画线并标上序号,表格中写序号。)
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幅风景图?找到了哪些句子?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鲜花轮放图”。我从“有些人家,还在门前……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师:读着这句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仿佛看到了门前的场地上各种各样的鲜花在开放。春天来了,迎春花开了;夏天来了,芍药、凤仙、鸡冠花开了;秋天,菊花开了。乡下人家真是太美了。
师:你是抓住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的?
生:我抓住了“朴素”“华丽”来体会乡下风光的独特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用“朴素”和“华丽”来形容门前的花,矛盾吗?
生:不矛盾。“朴素”的意思是不加修饰,自然生长,文中指那些花没有人特意去打理,它们自由自在,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师:你抓住了“朴素”“华丽”这一对看似相反的词,体会到乡下人家独特的风光,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我们曾学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运用这种方法,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还有谁想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生:我喜欢“雨后春笋图”。我画的关键语句是:“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这句话中有不少表示颜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竹笋旺盛的生命力。
师:你说得很好。对于这幅图,谁有补充的吗?
生:后面还有一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探出头”写出了许多竹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体现了作者看到竹笋时的喜悦心情。
师:请你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读这两个句子。(生读)
师:作者用一个“探”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竹笋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破土而出的可爱景象。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然后我们继续分享。(生齐读)
生:我喜欢“鸡鸭觅食图”。我选择了这一句:“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一句通过运用“率领”“大踏步”“走来走去”等词语,把鸡拟人化了,将母鸡、雄鸡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生:对于这幅图,我选择的关键语句是“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从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鸭子也是自由自在的,和人的相处也是自然和谐的。
师: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们体会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吧。(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画面吸引了你们?请大家继续分享。
生:我喜欢“门前晚餐图”。我找到的关键句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他们在门前吃饭,红霞、微风、鸟儿都成了他们的朋友,这是多么奇特的画面啊!
师:除了奇特,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天高地阔”不仅说明乡下人家用餐的空间宽广,同时也说明他们聊的话题广,天南海北,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到什么就聊什么。说明人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
师: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羡慕他们,好想和他们一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啊,我也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师:乡下人家的生活真是无拘无束啊!谁来说说最后一幅画面?
生:我画的句子是“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月明人静,乡下人家在纺织娘的歌声中入睡,是那样自然和谐、充满诗意。
师:为什么要写纺织娘唱起歌来?
生:作者描写纺织娘唱起歌来,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声音的美好。用拟声词“织”直接表现纺织娘的叫声,起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播放秋虫的音频)听着秋虫的声音,乡下人家的夜晚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安静祥和,非常温馨。
师:作者以动写静,通过写秋虫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夜晚非常宁静,表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夜晚的寂静和温馨,读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喜悦?(指名读)
师: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深夜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板块三 联系生活,以学拓写
师:学完课文,课文中美丽的画面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我们照样子,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也来写写自己的生活吧!
课中导学案
活动二:读句子,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示例:高远的天空蔚蓝澄澈,连一片云也不忍心驻足,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远方,路边的树木笔直,仿佛是正待检阅的士兵。高远的天空,弯曲的小路,笔直的树木,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例句,再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生读)作者先写红霞、微风、鸟儿,再写它们与乡下人家一起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师:你真会读书。作者先分项列举,再总结,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模仿着这样的句式,你们从活动二中任选一幅图,用上这样的句式,也表达自己的感受吧。(生独立仿写)
师:同学们写完了,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蔚蓝的天空,高大的树木,屋顶上炊烟袅袅,草地上盛开的各色野花,构成了我记忆中那美丽的家乡。
生:高远的天空蔚蓝澄澈,连一片云也不忍心驻足,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远方,路边的树木笔直,仿佛是正待检阅的士兵。高远的天空,弯曲的小路,笔直的树木,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
生:清澈的小河静静流淌着,河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影、花影、云影倒映水中,如真似幻,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师:同学们按照先分后总的句式,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语言非常精彩,真是田园风光好,悠然享其间啊!我们再回到课文,作者写了哪几个季节的乡村风光?
生:作者写了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乡村风光。
师:是的。作者没有写冬季。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你们展开想象完成第2课时的课末固学单,再现乡下人家冬天的美景,如果能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会更好。(生练写,同桌互评,指生汇报。)
生:冬天来了,下大雪了,整个田野白茫茫的一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雪停了,几个孩子在雪地里肆无忌惮地追逐、打闹,玩得真开心啊!
生:雪地上,小动物们留下了许多足迹:有“小树杈”“小梅花”“小扇子”,看到这些,小动物们似乎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乡下人家,就算在冬天,也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们认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画下来,再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有序表达(空间顺序、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