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你读过《三国演义》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了解作者,知道背景
1.了解罗贯中。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指生读。
3.围绕示意图再次分享背景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4.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有哪些人物,从视频中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呢?组织交流。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学习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流故事主要内容。
五、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教师指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1)教师提出疑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2)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发生的背景,作简要介绍,让学生读懂课文。
3.在周瑜的算计下,诸葛亮明知是陷阱却还是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1)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还立下军令状呢?
学生交流汇报。
4.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5.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6.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1)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体会人物特点。
7.读完课文,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8.你对周瑜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中诸葛亮和周瑜的语言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他们的人物特点,那么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重温故事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诸葛亮?怎样的周瑜?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吧!
二、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曹操、鲁肃等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课件出示: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拨水军弓弩朝他们射箭便是。”
①为什么曹操不派兵出来,只是向江中放箭?
②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资料介绍:曹操
④你对曹操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2)课件出示: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等诸葛亮调度。
① 从“果然”一词中你体会到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资料介绍:鲁肃
③你对鲁肃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3.教师小结: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曹操和鲁肃的特点。
三、围绕题目,学习思考
1.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或“偷”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原著与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3.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2.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草船借箭”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2)观看《空城计》视频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课堂演练。
六、拓展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 妒忌
经过 造箭
诸葛亮 结果 交箭 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