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学设计
作者:卫丽燕 日期:
2023-03-17 点击:
次
盼
(第一课时)
宜兴市周铁小学 卫丽燕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通过“盼”写了哪些事情,体会“我”的期盼。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通过“盼”写了哪些事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雨天的期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童年永远承载着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童年时,我们的心底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盼望,你还记得你盼望过什么吗?
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盼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16课——《盼》。(齐读课题)
作家介绍。
【设计意图:以“盼”为切入点,导入课文,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搜寻盼望的记忆,回味盼望的心情。】
二、自读感知
过渡:作者到底在“盼”什么呢?请你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自读要求。
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思考:围绕“盼”作者写了哪些事情?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
①楼梯 衣柜 袖筒 (简单易读的)
②缩着 甩打 蹦 (都是动词)
③嚷着 喧闹 疯 (提示:“嚷”是多音字 “疯” 后鼻音)
④酱油 斗篷 嘴唇 (提示“酱、篷、唇”写法,结构)
⑤痱子 嘟囔 蒜薹 焖 瞟着 腥味 玛瑙
⑥厚墩墩 嗒嗒嗒 瓦蓝瓦蓝 窸窸窣窣
【设计意图:通过音、形、义的学习,掌握生字词,并且有目的地分析字形,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有效学习。】
交流: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
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中心,拉近与本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距离。】
过渡:全文围绕“我盼着穿新雨衣”展开叙述,这是一件怎样的雨衣呢?默读第1-3自然段,找出描写雨衣的句子,找全了。
三、学习第1——3自然段
1、明确:
①“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这是写了雨衣的什么?颜色怎样?能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吗?
②“雨衣上竟然还长者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是写雨衣的什么?为什么在写新雨衣的时候还要像我们介绍斗篷式的雨衣呢?(比较)这么好的雨衣,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从对雨衣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对雨衣的喜爱)
3、这件与众不同的雨衣谁送的?你又明白了什么?(母亲对“我”的心意)带着你的理解,我们来读好这两句话。
4、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向我们表述雨衣的优点,其实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对雨衣的喜爱,满意)你从哪看出这份喜爱呢?仔细读读1、2自然段。
①“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
“立刻”是指“马上”,没有耽搁,看出“我”的迫不及待。
一“抖”一“穿”连贯精准,动作干净利落,没有犹豫。
你能用上两个连贯的动词来说一句话吗?
预设:升旗时……扬、挥
扫地时……扫、抖
开易拉罐……一握一拉
喝酒时……一举一碰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对雨衣的每个部位都感到新奇,爱不释手。)
③“直到妈妈一声喊……浑身凉冰冰的。”
为什么会浑身凉冰冰的?(长时间穿着雨衣,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
5、“我”的一举一动都掩饰不了对雨衣的喜爱,这份喜爱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过渡:雨衣让如此喜爱,此刻的我心里一定在盼着?(下雨)从哪看出我“盼”下雨呢?默读第3自然,圈画出关键词句,批注。
①“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两个“一直安安静静”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我”因盼不到雨天而无可奈何。)这份无奈,谁来读?
②“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什么是“长云彩”?(变天)
为什么要在“晴”上加引号呢?(表示“强调”)从强调的“晴”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失落、无奈、焦急)
天公不作美,此时“我”的心情,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这样复杂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呢?(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重点段落的赏析,以读促悟,了解作者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时,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以立意为本,以生为主,突出方法的学习。】
总结
同学们,作者以“盼”为中心,通过对雨衣的描写,凭借简单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盼变天”这一事情写得真实又打动人。大道至简,我们写文章也该如萧统所说的:“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五、作业布置:
抄写字词2遍。
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色、样 对比
16、盼 抖、穿 动作
安安静静 反复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