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慈母情深》教学逐字稿
和桥实验小学 黄仕欣
课前谈话:
1. 同学们,今天是黄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咱们先来聊聊天。
2. 知道黄老师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吗?
3. 你们瞧!这是什么?
4. 没错,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影视剧。和老师有一样爱好的举手!
5. 你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
6. 电影可真是太有意思了!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导入课题,揭示人物
1. 同学们,今年上半年有一部特别火的电视剧——《人世间》,这部剧的编剧是——梁晓声。他既是一位编剧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
2.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他写的(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3. 这篇文章特别感人,老师特别喜欢,想把他拍成一部微电影。要想拍摄微电影,需要先完成这两个小任务:
(1)设计视频简介
(2)选择感人镜头
4. 你们有兴趣参加吗?让我们开始吧!
二、任务一:设计电影简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挑战任务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标好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
失魂落魄 压抑 缝纫机
潮湿颓败 噪声 褐色
疲惫 掏衣兜 毛票 皲裂
3. 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注意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经过:我去母亲的厂里要钱买书。母亲第一次给钱的时候我却没有买书而是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结果:就这样我有了一本长篇小说。
相机点评:这就是他跟母亲要钱的经过
4. 主要内容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买本书会如此大费周章呢?这和他们当时的家庭背景有关系。快速默读1-5自然段,告诉老师,那个年代他们的生活条件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1)一元多钱
(2)这么多钱
(点评:这不起眼的一元多钱对作者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3)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相机引导“失魂落魄”,什么是失魂落魄?因为想要什么而失魂落魄?如此平常的一件事,而我却想得丢了魂,真是太穷了。)
(4)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是啊,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所以只能把收音机卖掉。)
(5)每月二十七元
(如今我们买一杯奶茶可能都要这个钱,而对母亲来说确是一个月的收入。)
5. 所以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元多钱,对母亲来说是一天半的工资,是我们来说是一笔巨款,是两天的伙食费。那个年代,作者的生活条件可真是太艰苦了。
6. 如果既能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又能说清楚主要内容,那我们的电影简介就更吸引人了。
三、任务二:选择感人镜头
1. 电影简介完成了,现在我们要来挑战任务二。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次的要求:
默读文章6-34自然段,选择最感人的镜头,圈划关键词,说说理由,并完成学习单。
2. 同学们,电影想要打动人,镜头就要感动人。拿出你的学习单,赶紧默读课文去找感动你的镜头吧!
3. 老师刚刚在巡视的过程发现大家选择的感人镜头都聚焦在两个角度:一是母亲工作的环境,二是母亲的身影。
4. 母亲工作的环境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走近看一看。谁来说,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1)自主讨论,相机评价引导:
① 正因为非常低矮,所以让我们感觉很——压抑(相机板贴)。
② 继续讨论,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压抑?
③ 好,还有吗?
④ 还有要补充的吗?除了七八十台缝纫机,还有什么呢?(七八十个不算年轻的女人、七八十只灯泡)
(2)同学们,你们的感受都是一致的,在你们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到有个数字反复出现,那就是——七八十。
①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写作手法,叫什么?(反复)
② 反复一般是为了起到什么作用?
③ 作者在这里是想强调什么呢?(拥挤)
④ 还有吗?还想强调什么?(是啊!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那该是多么闷热啊!)
⑤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有多响吗?
⑥ 想象一下,七八十台缝纫机会是怎样声音?
⑦ 是啊!拥挤、嘈杂、闷热,多么恶劣的环境啊(板贴:恶劣的环境)!
(2)体会感动:为什么这么恶劣的环境描写能够打动你?谁来说一说你觉得感人的理由是什么?(因为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每天工作让人感动。)
(3)是啊!我的母亲为何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这么久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生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二十七元的工资。
① 读了资料,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 是的,为了这微薄的收入,为了养活一家人,母亲不得不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多么感人的场景啊!
③ 从这个场景中,我们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一起来细细品读这个场景。
5. 刚刚我们聚焦在工作环境上,感受到了慈母情深。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母亲身上。你发现哪些段落出现了母亲?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1) 16-19自然段
①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热、辛苦)
② 评价: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作者,看到这一幕,你是什么感受?(心疼、难过)对,读好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读。
③ 过渡:母亲就这样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着,直到我喊了两声“妈——”“妈——”引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④ 从这个镜头中你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讨论。
⑤ 这个镜头,作者在写的时候也很特别。母亲转身,本是一个很快的动作,可是你读这段文字时有什么发现?
⑥ 为什么一个动作要分开写?
⑦ 是啊!就像是一个慢镜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疲惫的模样。(板贴)
⑧ 在这句话中有没有用上反复的写作手法呢?
⑨ 那在这里,作者是要强调什么?(强调这是我的母亲)
⑩ 为什么要强调这是我的母亲?(突出母亲的疲惫)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我看到母亲时内心的——震惊(板贴)谁能读好这句话,读出我内心的感受。
⑪ 同学们,这个镜头的感人之处又体现在哪呢?(母亲疲惫的模样与我内心的震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2) 继续讨论还有哪一自然段也用上了这种方法,描写了母亲。
出示32自然段
① 哪个词反复出现(立刻)
② 这四个“立刻”是在强调什么——母亲忙碌的工作(板贴)
③ 看到母亲如此忙碌地身影,我又是什么心情?(心疼 板贴)
④ 谁能读好这句话,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⑤ 母亲忙碌的工作与“我”的心疼让我们深深感动,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三个感人的镜头作为微电影的素材,有:恶劣的环境这样的广角镜头、有疲惫的模样这样的慢镜头还有忙碌地工作这样的快镜头。文中可以用来作为素材的镜头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走进课文,寻找挖掘。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这是这节课的作业,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
18. 慈母情深
恶劣的环境 压抑
疲惫的模样 反复 震惊
忙碌的工作 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