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让说明文教学落地生“趣” ——部编版五上第五单元习作指导课评课稿

作者:梅一枝  日期: 2022-11-29  点击: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在观察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季阳澄老师这一堂课紧扣新课标引领下的单元目标,进行情境式任务驱动,从阅读服务习作的视角搭建可视化支架,思考单元学习的进阶路径,几个活动串联起读写的转化。彰显了新课标理念,体现出说明文单元的教学意义。

一、真实情境与明确目标,让学习有意思

本次习作课堂抓住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校园劳动基地宣传大使”选拔赛为主题引领。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搜集资料和实地采访,充分了解蔬菜的特点,并能把蔬菜的特点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清楚。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说明白”。

二、活动设计与任务驱动,让学习有温度

在确定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和情境后,季老师将活动拆解为几个驱动性问题。每一个分解驱动问题除了指向学习目标,向着总任务前进外,还都来自真实的情境。例如提出从劳动基地采摘来新鲜蔬菜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进行小组合作观察蔬菜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小圆菜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数量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特点说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把蔬菜介绍清楚。

三、发挥“例文”价值,有针对地“用”

例文支架,能将隐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习作知识可视化呈现,教学应用中,将范例巧妙融入教师习作教学中,融入到儿童习作创作中,最大化发挥范例的示范引导作用,化难懂为通俗易懂,为学生习得表达提供“拐杖”。

围绕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季老师带领学生回溯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在研读“例”的基础上探寻到“写清楚事物主要特点”的具体方法,进而在习作中实践运用,实现了写法迁移和内化。教学中,季老师善于挖掘“例文”价值,适时引导学生有针对地借鉴和运用。学生所写的《大蒜的种植》片段复杂、难懂,针对这一问题,季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风向袋的制作》,从例文中习得化复杂为有条有理的表达方法。此外,习作要求“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实际写作中,同学们直接摘抄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季老师很好地突破了“资料语言”转化成适合的“习作语言”这一难点。她将搜集的资料片段和习作例文《鲸》汇集成资源模块,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选用资料,除了“摘抄”的方式之外,还有“增、删、改”等更多灵活的方式,选取适宜的方式来转化资料,会使得自己的介绍更加得体妥贴,语言风格会更加适合恰当,学习难点便会迎刃而解。在“学生习作”与“例文”之间建立了可迁移的路径,有效促进学生对习作的自我反思与修改。

整堂习作指导课体现了“情境一直在场”的整体贯穿,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任务群,围绕单元真实情境创设活动任务,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习得习作方法,坚持读写结合,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