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四季之美》教案

作者:季阳澄  日期: 2022-11-29  点击:

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

3.理清顺序,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5.体会想象的妙用,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四、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猜人物,品味称呼之巧

(一)推一推

1.通过日常的师生打招呼,发现可以用“姓+职业”的方式称呼一个人。

2.再根据所给姓名、职业,推测出我们还可以如何称呼王羲之,杜甫等人。

(二)猜一猜

1.出示“清少纳言”,根据已知规律猜一猜她的职业。

2.介绍清少纳言的相关资料。

3.播放图片,揭示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推一推、猜一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姓+职业”的称呼方式,初步认识清少纳言。

板块:读词语,发现画面之美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每段中概括性展现四季之美的句子,思考:作者眼中的四季最美在什么时候?

)读对字词,图解红晕

1.出示词语:红晕  窠里  凛冽  着实  愈发  闲逸  和谐  心旷神怡

2.指名读正确。

3.想象画面,理解“红晕”读了“红晕”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美的画面?

4.齐读词语。

)读准词组,读出节奏

1.出示: 微微的红晕    

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蒙蒙的细雨  

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     

2.指名读正确。

3.教师示范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教读:“微微的红晕、蒙蒙的细雨”。

4.同义词比较。

出示:黑夜、漆黑的暗夜、漆黑漆黑的暗夜

师:这三个词组,作为读者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原因。

5.读出画面感: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

)读出类别,感悟动静

1. 出示词组:

微微的红晕         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

红紫红紫的彩云           蒙蒙的细雨

漆黑漆黑的暗夜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预设:左边一栏是静止的,右边一栏是动态的。

2.尝试读出动静之别。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将这样静止的画面称为“静态”,运动的称为“动态”让我们一起试着读出动静来。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本文的基础。因此,在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将难读的词语读准确,在读准确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读出节奏感等一步步引导学生初步发现文中的动态和静态描写,初步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板块三:读文段,欣赏变化之美

(一)初读,发现四季之美

1.解决初读问题:划出每段中概括性展现四季之美的句子,思考:作者眼中的四季最美在什么时候?

2.交流反馈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3.初步感受总分结构:会读书的孩子会发现,这几句话就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像这样,每一段都是围绕开头第一句话写的,这样的段落结构,我们把他称之为——总分结构。

4.体会独特韵味之视角独特: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

预设:是盛开的鲜花,是碧绿的小草。

追问:夏天呢?

预设:是满池的荷花,是雨后的彩虹。

小结:没错,在我们的眼中,四季最美的往往是大自然带来的景色,而在这篇课文里,清少纳言认为一个季节里最美的却是——引读: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追问:这是景色吗?(不是)那是什么?(时间)对呀,清少纳言和我们想得都不一样,他觉得最美的是时间,是四季里不同的时刻,这样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感知到了四季不同时刻的独特韵味。

5.感受语言多样性

师引导:语言是多变的。春天的黎明我们也可以说为——“春之黎明”(借此引导出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设计目的为结合关键句,发现文章结构上的“总分”特点。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先后两次安排自读、合作读,以读促进学生逐步熟悉课文内容;接着,尝试用“______最美是________”说话,并发现文章语言的多样性,为最后环节中的小练笔环节预备训练。

(二)细读,叹春之绚烂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划出文中的景,填写《学习单》任务一。

2.交流反馈。

1)划(景物)

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填(表格)

师过渡:这些颜色是同时出现在天上的吗?

3)圈(动词)

预设1:泛着、染上、飘着

预设2:一点儿一点儿

读出画面感。

4)读(画面)

师评价: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发现了这些静悄悄的景是在变化的。让我们读出这种变化来。

5)反复填读

不断挖空读,直至熟读成诵。

6)总结方法:划、填、圈、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下一环节自学第二自然段搭设仿学支架。在这一环节中,先通过“划、填、圈、读”四步,按顺序发现春之黎明中的静态景物,感受黎明的色彩丰富,再发现色彩间的变化特点。最后通过挖空填读的方式,借助画面,把课文读进脑海,再次落实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自读,享夏之宁静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用“划、填、圈、读”的方法,发现、欣赏夏夜美景。

2.交流反馈。

反馈一:划景物,发现夏夜之美

预设: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翩翩飞舞的萤火虫,蒙蒙细雨的夜晚,闪着朦胧的微光的萤火虫

反馈二:填表格,感受夏夜之静

反馈三:圈动词,发现变化之美。

预设:翩翩飞舞的萤火虫,蒙蒙细雨的夜晚,闪着朦胧的微光的萤火虫

指生读动态画面,说画面。

反馈四:读文段,感受宁静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能用之前学过的四种方法自主学习“夏之夜晚”,做到有扶有放。在学生已经划出景物、填好表格、圈出动词后,引导思考:如果你是清少纳言,劳累一天后,看着眼前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在眼前翩翩起舞,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借以体会夏之宁静中的动静结合的写法及给作者带来的惬意之情,继续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5.为练笔进行铺垫:同学们,其实美丽的可以是一个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一种声音比如:春天的公园很美丽,那我们可以说——春天最美是公园。春天的鸟鸣很动听,我们可以——春天最美是鸟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你认为是最美的?

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视角独特

感受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