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桥》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你们,对桥一定不陌生。屏幕上的这些桥你们都见过吗?谁能说说桥的作用是什么?(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
二、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桥》,它可不是一篇介绍桥的说明文,你们知道它的体裁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对!小说就是......(引读,介绍三要素,引出单元语文要素,学生齐读。)
小说都是虚构的,但又能在生活中找到想似的人或事,所以说小说又有生活的影子。那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内容呢?
(指名说,齐读,板书:人物、情节、环境)
三、新授
1、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了你们预习,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效果。请大家看屏幕,谁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指名读,相机纠正“当”的读音,解释“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狞笑”,凶狠恶毒的笑。齐读!)
在这些词语中,描写洪水的词语有哪些?(指名读)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洪水的势不可当!那这些词语又是描写谁的呢?(村民)这四个词语又让你感受到了?(指名说)最后这一行,描写的对象是?他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汉。
2、过渡:同学们的预习都卓有成效,接下来让我们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感受小说句段的特点,同时思考:这篇小说具体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大部分同学们都已经认真的完成了阅读,我相信概括小说的情节一定难不住你们。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山洪暴发,老支书组织村民们有序撤离,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3、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同桌互议,试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小标题梳理课文脉络。
(讨论、交流)
4、过渡:理清了情节,我们就要来关注一下小说中的环境。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
交流:雨(突然、大、猝不及防……)从这些短句感受到了什么?
“像泼!像倒!”短句朗读指导,读得急促一些,体现了气氛的紧张。
(读,再读,齐读!)
洪水(速度快、势不可当)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抓住修辞手法感受洪水的可怕。
(读,再读,齐读!)
“跳舞” 拟人化,写出了洪水的猖狂与可怕。
“狞笑”“逼近”(紧紧地接近),拟人化,写出了洪水带着可怕的声音,正在威胁着村民们的生命。
面对这么可怕的洪水,村民们们的反应如何?找出关键词!(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透过“疯了似的折回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学用单上学下来,交流)
过渡:南面的路被洪水淹没了,人们只能疯了似的折回来。但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怎么样的木桥?(窄窄的、简陋的、摇摇欲坠的)
但即便如此,这做木桥依然是村民们唯一的逃生之路。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座窄窄的木桥就成了村民们的( 救命 )桥!
但如果村民们你拥我挤地拥上这座木桥,请大家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指名说),对啊,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木桥就不再是救命桥,而是村民们的(夺命)桥。
7、 过渡:突如其来的雨、可怕的洪水、窄窄的桥都是小说的环境,烘托出村民们的慌乱,还为(老支书组织村民疏导撤离作出了铺垫)。那课文里还有类似的环境描写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7——23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没腿深”、“蹿、舔”、“爬”、“吞没”
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洪水的可怕)
小结:这些拟人化的词语不但写出了洪水的可怕,更细致地描写了水位不断上升的过程,从“没腿”到“舔腰”、“爬上胸口”,最后将两人吞没,小说的情节也从开端来到了结局。可以说,洪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总结:凶猛的洪水、慌乱的村民、窄窄的木桥,老支书是如何带领村民们脱离险境的?他身上又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预习高潮、结局部分,感受人物形象。
四、板书
桥
人物:村民 、老支书
情节: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环境:雨 像泼。像倒。
水 势不可当 跳舞 狞笑
蹿、舔、爬、吞没
桥 窄窄的 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