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六(7)班 杨梓瑜
七月里的一天,我们一家去“善卷洞风景区”。
来到风景区,顿时一片绿油油的松柏林映入眼帘。松柏们挺着笔直的腰杆,好似一位士兵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风景。它们张开墨绿色的枝叶,层层叠叠,把
天空挡得密不透风,不时有一缕阳光从枝叶的缝隙中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光点。
离开松林往里走,一条小溪从远处流出,在石间蜿蜒流淌,发出悦耳的歌声,一直住前走,小溪的声音时时变幻,时而悠闲,时而澎湃,时而婉转。听着这婉转的歌声,我们来到善卷洞口。
走进洞中,里面十分清凉,瞬间让人把外面的酷暑抛在脑后。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小溪的源头:一条从内洞流出的小河。在河面上有一艘小小的木舟,到底有多小呢?加上船夫一共只能坐四个人。船夫摇起了木橹,小船就慢慢向前走,船尾后面的水面立刻荡起一阵阵涟漪,有趣极了。
船行了一会儿,钻进了一个洞口,这便是“水洞”了。水洞九曲十八弯,水面一会儿宽一会儿窄,有点地方小船差点就卡住了,还有的地方河水却十分汹涌,像是要把小船掀翻。周围的石壁也是时高时矮,我们把身子紧贴在船上,感觉变成了三明治里的肉片一样,被挤得喘不上气来。
过了好一会儿,腿都坐麻,船才靠了岸。上了岸之后就来到了又大又宽的内洞。内洞上面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钟乳石和石笋,再五彩斑斓的灯光照映下显得栩栩如生。
出了内洞,善卷之行就来到了尾声,看着身后的奇景,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次善卷洞之旅真是太有趣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来这里。
微点评:
杨梓瑜的这篇游记是仿照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文章对善卷洞外松柏林、小溪的描写,进洞后坐船的感受以及内洞的景色都与课文相似,依葫芦画瓢,自然就把游览的过程写得有序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杨梓瑜虽然是仿写,但却写出了自己的特色,结构上的相似并不能掩盖其内容的出彩。
首先,词汇量丰富,修辞手法运用熟练。整篇文章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善卷洞内外的美丽景色描绘地淋漓精致。尤其是对小溪声音的描写,四个词语既抓住了小溪的特点,又展示了它的与众不同,更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轻快和愉悦。
其次,对自身感受的描写到位。开篇环境的描写其实也在吐露心中的感受,之后洞内外炎热与清凉的对比,水洞内行船至宽阔处与狭窄处时不同的心理感受,水洞内的昏暗与内洞的美轮美奂,都从自身直接的感受落笔,显得真实而细腻。
情随笔走,人仿佛就在景中。杨梓瑜的这篇游记,做到了!
(点评: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