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蒋昕彤
一、 学用主题及其理解:
1.学用主题: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2.概念理解:
(1)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2.说明的生动性。3.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3)本单元的说明文及体现:本单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板块选编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这两篇文章《太阳》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语言简洁平实;《松鼠》直接描述,语言生动活泼。两篇文章虽风格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互补,在说明方法上可以给孩子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与普通单元精读课文的不同在于这两篇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第二板块为“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通过对两篇精读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于基本说明方法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初试身手”则是单元大习作之前的练笔,它的作用是进行习作前的热身训练,既是对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也是对“交流平台”中归纳方法的具体实践。第三板块是“习作例文”部分,安排了《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例文,其中旁批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关注说明方法的运用,感知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第四板块是“习作”,它是单元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
(4)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这里“事物”包括了多样性的理解:动物、植物、物品、美食、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介绍”也包括多种风格:语言平实类,如“恐龙”;语言活泼类,如“袋鼠的自述”;图文结合类,如“我的美食地图”;操作说明类,如“怎样泡酸菜 ”……如此丰富的“事物”,如此多样的“介绍”种类,一方面拓展了学生习作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习作内容的择,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说明不同型的“事物”,有着不同类型的行文结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应该对习作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单元习作长线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
1、逻辑起点(教材、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特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写常见应用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五上习作五是说明文习作单元,学习“介绍一种事物”。这是在三下第七单元习作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三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习作是“介绍国宝大熊猫”,要求学生参考提供的生物学资料,或自主查找资料,围绕小朋友们的问题介绍大熊猫。显然,三下第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然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一种事物。五上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很显然,这一单元是在三年级初步学习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事物的基础上,要求提高为能认识基本的说明方法,通过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清楚。
2、现实起点。(实际水平、生活、心理)
说明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四年级学生就学习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在“快乐读书吧”学生已读过《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课外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接触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已经一定的认知基础。通过以往的课内外阅读,学生已经对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的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时,不少学生却显得困难重重,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