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黄仕欣
一、学用主题及其理解
1. 学用主题: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 概念理解:
(1)说明性文章:是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或意象的知识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包含“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四个要素。根据说明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性文章可分为平实说明性文章和生动说明性文章两种。前者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如本单元的《太阳》一文就是平实说明文。后者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如本单元的《松鼠》一文就是生动说明文。
(2)说明方法:是为了提高说明性文章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10种。本单元主要涉及到的说明方法为: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这些都是“基本”的说明方法,在说明类文章中使用频率很高。说明文在撰写过程中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说明目的,选用最佳说明方法。
(3)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所谓“事物”,指的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或现象。如本单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所出现的“太阳”“松鼠”“鲸”“风向袋”都属于“事物”。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指的是先明确所要介绍的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介绍清楚”并不等同于“介绍具体”,“介绍清楚”指的就是把内容写得很容易让人了解和辨认,让人一下子明白;“介绍具体”就是要把内容写得细一些,要能抓住一些细节去写,做到不抽象,不笼统。
(4)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通过阅读体悟,体会说明方法及作用,并试着用上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重点依托《太阳》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结合习作要求,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二、 学情分析
1. 逻辑起点
通过梳理统编版教材,可以发现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如下:
册序 |
单元 |
表达训练要素 |
具体要求 |
三上 |
第五单元 |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把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
三下 |
第一单元 |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
用观察记录卡的形式写一种植物(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 |
三下 |
第四单元 |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
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的心情、实验中的发现等。 |
三下 |
第七单元 |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
根据提供的信息,再查找资料,介绍大熊猫。(门类、食物、分布地区) |
四下 |
第四单元 |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
创设情境,向朋友介绍动物的特点。 |
五上 |
第五单元 |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
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
对照上表,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是有一定基础的,这是表达能力的复现与提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本单元新出现的表达训练要素,是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第四学段才提出了“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的要求。因此,只能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不应提过高要求。另外,说明性文章未必一定使用说明方法,《松鼠》一文,就几乎没有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同样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说明白了”。所以在本单元主题式教学中,“介绍清楚”是重点,运用“说明方法”也是为了把事物写得更清楚。
2.现实起点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感受过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也有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就是说,学生对说明性文章其实并不陌生,但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要求学生去写说明性文章还是首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更是具有一定的难读。因此在教学时,应合理利用单元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通过习作实践,运用说明方法将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三、整体设计
学习任务 |
学习活动1 |
学习活动2 |
活动目的 |
育人目标 |
学习内容 |
预设成果 |
任务一: 了解“说明文体” |
1. 齐读单元导语。 2. 回忆学过、读过的说明文,谈谈印象中说明文的特点。 |
1. 自读自悟《太阳》《松鼠》两篇课文。 2. 思考两篇精读课文的说明对象及顺序。 |
了解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初步建立概念。 |
在分析比较中发展辩证思维。 |
1.教材第五单元导2.精读课文《太阳》3.精读课文《松鼠》 |
|
任务二: 明确“说明对象” |
1.自读单元习作部分的表格,思考:如果让你介绍一种事物,你会介绍什么? |
1.进一步思考:准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 2.边思考边列写提纲。 |
习作前置化,以写入手,明确单元习作目标。 |
在分析比较中发展创造思维。 |
1.教材第五单元习作部分 |
提纲 |
任务三: 掌握“说明方法” |
1. 整体感知《太阳》一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2. 精读体悟《太阳》一文,交流讨论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1.完成“初试身手”中的第一题,针对自己习作所选事物的某个特征进行练笔。 |
读写结合,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尝试用上说明方法。 |
在表达交流与实践中发展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 |
1.精读课文《太阳》2.“初试身手”部分 |
习作片段 |
任务四: 品味“说明语言” |
1. 精读体悟《松鼠》,了解松鼠的特点。 2. 完成课后习题二,讨论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
1. 比较阅读《太阳》《松鼠》两篇课文。 2. 交流讨论: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体会并积累说明文语言,感受不同类型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语言风格。 |
通过分析比较,发展辩证思维,培养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
1. 精读课文《太阳》 2. 精读课文《松鼠》 |
课文对比表 |
任务五: 巩固“说明知识” |
1. 自读自悟习作例文《鲸》,思考: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完成“初试身手”中的第二题,改写《白鹭》2-5自然段。 |
1.拓展阅读习作例文《风向袋制作》,体会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特点。 |
进一步梳理巩固说明事物的方法, 培养运用说明方法改写文章的能力。 |
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 |
1. 习作例文《鲸》 2. 习作例文《风向袋制作》 3. “初试身手”部分 |
《白鹭》改写片段 |
任务六: 撰写说明文 |
1. 再读习作部分,明确习作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2. 习作指导。 |
1.完成习作。 |
学以致用,在习作中更加熟练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
在表达与交流中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 |
1.单元习作部分 |
作文 |
任务七: 佳作共评赏 |
1. 对照要求互评习作。 2. 优秀习作点评、欣赏。 |
1.修改完善习作。 |
学生互评,充分检验并强化所学所得。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及评价能力。 |
1. 优秀习作。 2. 同学的习作。 |
修改完善后的作文 |
四、典型简案
掌握“说明方法”
【简要说明】
在开始此任务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并初步建立了概念,同时也对两篇精读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明晰了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用说明方法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是本单元的核心,而说明方法的运用则是本单元的难点。让学生依托精读课文《太阳》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学会恰当、合理运用说明方法是本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关键。所以“掌握‘说明方法’”这一任务就是主题式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任务,将为之后完成整篇习作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在自由朗读、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太阳的特点,并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3.尝试运用所学说明方法,针对自己习作所选事物的某个特征进行练笔。
【活动地点】教室。
【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 前两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说明性文章的特点,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
2. 本单元,我们要试着自己来写一篇说明性文章,相信每位同学已经想好了要介绍的事物,并初步构思了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要向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3. 说明方法究竟有什么作用?又该如何运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六课《太阳》,一起去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并顺势引出“说明方法”,明确主题,实现任务驱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2.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3. 指名发言,出示表格,相机归纳。
太阳 |
特点 |
远 |
|
大 |
|
||
热 |
|
||
与人类的关系 |
物产 |
|
|
气候 |
|
||
防病治病 |
|
||
|
总结 |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
4. 借助表格,尝试分段,概括段意,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明确说明性文章是如何将说明对象介绍清楚的。全文在对太阳特点的介绍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表格的呈现可以为抓住体悟关键句,体会说明方法打好基础。】
(三)体会特点,掌握方法
1.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表面温度也很高。同学们,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让你感受到太阳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 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①相机质疑:一亿五千万千米有多远?书上是怎么说的?
②相机出示:“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③相机质疑:哪里让你感受到太阳离我们非常得远呢?
预设:“一亿五千万千米”是啊!多远的距离啊,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很远,像这样的说明方法我们就称之为——列数字。抓住这个数字读好第一句话。
④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列举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事物的特点。除了列数字,作者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⑤是的,分别举了步行和坐飞机所要花费的时间。时间可真长啊,作者通过这两个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太阳真的离我们很远。像这样的说明方法就叫举例子。
谁能抓住关键词再来读好这段话。
⑥同学们读得可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请大家快速地默读一下这两句话,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年。”
(少了哪三个字?这三个字能不能删去?删去后与句子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⑧看来,在说明文中,我们所列举的数字都必须是精确的,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有科学依据的。
⑨抓住这些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读出太阳离我们很远的特点。
(2)“我们看到的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①相机质疑:一百三十万个什么?(地球)相机出示资料:地球的大小
②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在这里作者又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作比较)
③将地球的大小与太阳的大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强调突出了太阳的大。
谁能读好这句话,读出太阳的大?
④出示资料,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拿地球与太阳进行比较呢?
(作比较的对象一定要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
⑤是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引读: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⑥质疑:太阳既然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从地球上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这么大呢?(因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太远了)
⑦是的,所以看起来太阳就像一个盘子一样,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打比方)谁能读好这句话?
⑧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说明文中的用词是精确的,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符合事实具有科学依据的,在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约)
⑨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①“五千多摄氏度”——列数字,质疑:“多”字可以删去吗?
(不能,删去后就变成了五千摄氏度,与事实不符。“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这句话中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③(举例子,举了什么例子?)是呀!钢铁如此坚硬的东西碰到太阳也会瞬间变成气体,可见太阳的温度多高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④(打比方)将太阳比作火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很热。谁来读好这句话?
⑤作者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设计意图:依据太阳的三个特点,锁定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词,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掌握说明方法。】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1.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不仅进一步感受到了太阳的特点,还掌握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你更加具体准确生动地将事物介绍清楚。
2. 同学们,你们能试着用上这些说明方法,将自己习作所选事物的某个特点介绍清楚吗?
3. 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教师巡视。
4. 分享片段,多元评价
①出示评价表
序号 |
评价内容 |
等第 |
自评 |
小组评价 |
修改建议 |
1 |
语句通顺书写认真 |
☆☆☆ |
|
|
|
☆☆ |
|
|
|
||
☆ |
|
|
|
||
2 |
说明方法使用恰当 |
☆☆☆ |
|
|
|
☆☆ |
|
|
|
||
☆ |
|
|
|
||
3 |
事物特点介绍清晰 |
☆☆☆ |
|
|
|
☆☆ |
|
|
|
||
☆ |
|
|
|
②自评:对照评价表,先进行自我评星,并对照修改。
③小组评价:组内互读,对照评价表互相评星,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④优秀片段展示。
⑤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交流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内化说明方法。】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以致用,尝试用上说明方法撰写了一个片段。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更有信心了。
2. 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修改片段,并自读《松鼠》一文,思考:与《太阳》相比,《松鼠》一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远 列数字
16.太阳 大 举例子
热 作比较
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