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宜兴市洋溪小学 胡舟雯
【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又是文言文。它文字简约,却理于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炼,却不失形象生动。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杨氏之子》正是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甚聪慧”实为文眼,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社果”与“应答”,凸显“聪慧”之内涵。把握了这些,在教学中为落实本单元要素起到铺垫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在已有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方法,巩固已有的经验,借助注释内容,背诵故事。
【学情分析】
在理解方面,学生能根据已学的“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经验等方法理解小古文的大意。
在表达和启示方面,学生能简单表述大致意思。虽然能够感悟到杨氏之子的聪慧,但都是浮于表面,对当时的背景了解不够,所以理解不够深入。
【教学理念】
文言文教学围绕“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背一背”设计活动。首先让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都正确、读流利;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说一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杨氏子的“甚聪慧”。使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优秀文化的精髓;最后熟读成诵,通过拓展阅读,为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对节奏,读懂故事。
2.学会读出文言文省略之处,感受古文精练中的丰富与精准表达的传神。
3.理解人物语言的机智与精妙,感受杨氏之子言行的修养与过人之处。
4.背诵课文,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读出文言文省略之处,感受古文精练中的丰富与精准表达的传神。
2.理解人物语言的机智与精妙,感受杨氏之子言行的修养与过人之处。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由课前分享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
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像课题一样介绍一下自己。
(设计理念:开头由故事导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储备,导入新课。)
二、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
1.指名朗读
a.梁 诣 禽
b. 为(wèi)设果(是替,给的意思,故读第四声。)
应声(yìnɡ) (随声回答,文言文中可以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2.都好文章,注意节奏。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读出省略。
过渡: 刚刚我们读通了课文。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短小精悍,省略了一些人物,你能把省略的部分读出来吗?来试一试,在书上添一添。
1.学生读一读。
2.看来大家都读完了——交流:
a(孔)乃呼儿出
b(儿)为(孔)设果
c孔指(果)以示儿曰
3. 齐读
(三)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请大家借助书上的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同桌交流
(1)学生理解第一句。
2.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文章大意,潜移默化地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斟词酌句,体会 “甚聪惠”
1.同学们,文言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明。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杨氏子的特点,那就是——甚聪惠
理解“甚聪惠”
2.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杨氏之子甚聪慧?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书旁写写感受。
3.交流
①“为设果”:杨氏之子才九岁,就能用水果招待客人、热情好客。
②“应声”:反应快。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练习说话:李君平来了,柳君平呢?黄君平呢?杨氏子怎么回答?
③“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有礼。
比较阅读: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④“夫子”: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
3.呼应单元主题。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词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读懂两个人对话的言外之意。在交流品读中多方面感受杨氏之子“甚聪慧”,明白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不再机械地学习文言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精髓。)
四、熟读成诵
1.老师把课文中的人物全省掉,谁来试试?
梁国( )九岁,甚聪慧。( )诣( )父,父不在,乃呼( )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指以示( )曰:“此是( )家果。”(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家禽。”
2.必须加大难度!
梁国杨氏子九岁,( )。( ),父不在,( )。为设果,( )。
孔指以示儿曰:“( )。” 儿( ):“( )。”
3.诵读全文。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将背诵全文巧妙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熟读成诵。)
五、拓展阅读
1.介绍故事的背景。
2. 补充习题《徐氏之子》。
(设计理念:课外资料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所处的时代状况和社会政治环境。从而凸显语文要素。)
六、作业
1、熟练背诵《杨氏之子》。
2、继续完成小练习册。
3、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体会语言的精妙。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甚聪惠(慧)
风趣 读通
幽默 为设果 应声 未闻 读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