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品名家笔下的各地年味》教学设计

作者:钱丽霞  日期: 2022-05-31  点击:

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春节习俗篇

《品名家笔下的各地年味》教学设计

宜兴市东域小学  钱丽霞

【教材分析】

选用文本一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课《北京的春节》,另外引入三篇文本分别是《冰心散文集》中的《童年的春节》、《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中的《过年》、体现宜兴当地文脉特色的《水乡青草育童年》。四篇选文都描写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初读选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以它们为文本组元,学生有阅读交流的兴趣,也有探究深思的价值,更有着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归纳老北京的春节习俗,通过深入阅读、比较、思辩,感受名家笔下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

在表达与启示方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1+x”群文阅读的模式,以“品名家笔下的各地年味”这一开放性议题,引领学生通过阅读与感悟、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质疑等,推动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与发现。教学中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教材《北京的春节》后,阅读冰心在《童年的春节》(《冰心散文集》)、《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中的《过年》)、吴冠中的《水乡青草育童年》中的《过年》节选)。

2.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各地各具特色的“春节”,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品味各地浓浓的乡情。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品味各地浓浓的乡情。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法】个人体悟发现、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对话碰撞

【教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1)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2)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四位作家去感受各地年味。

二、初读探讨,感受年味

1.自主阅读四篇文章,边读边圈化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思考:四位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许多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细读体会,品味年味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几位作家把过年前的忙碌写得生动有趣。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都有哪些重要的传统习俗?(耍“花会”、放花灯、唱春……)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④感受除夕的喜庆、团圆。

交流反馈《北京的春节》中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感受大年初一的悠闲、快乐。

交流反馈《童年的春节》中写“耍花灯”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大年初一的悠闲快乐。

课件出示: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抓住关键词“簇拥、围、笑声不断”,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感受大年初一的悠闲、快乐、喜庆。

感受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1)交流反馈《童年的春节》中写“放花灯”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元宵节欢乐、红火的气氛,感受孩子们放花灯时的开心快乐。

课件出示: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盏,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抓住关键词“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感受元宵节的欢乐、热闹;读出各种各样的花灯的美,读出节日里喜悦、团圆的氛围。

2交流反馈《北京的春节》中描写花灯的片段。

a.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课件出示:课文第1112自然段)

b.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c.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选择一篇畅谈自己感受到的过年民风乡情。

⑧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家乡有什么独特的春节习俗,谈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年味。

四、对比阅读,领悟写法

1.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北京的春节》,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②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4.将其他三篇选文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五、课后实践:

联系生活,描绘自己眼里的春节,以及品味到的年味,感受家乡的人情美和亲人之间的和谐温馨。

 

 

板书设计:

品名家笔下的各地年味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详略得当

正月十五:欢乐、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