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黄仕欣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提出的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既是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又是对学生认识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时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尝试运用恰当的方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写一般的记叙文,抓住一般的要素,交待事情的发展过程,但是往往出现及流水账,平铺直叙的问题。叙事中缺乏细节的描写,内容经常显得十分空洞,行文过程中经常出现语言干巴,无感情的问题。学生大多数可以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写自己的心情,但是不太会细节描写,不能调动多种描写手法抒发感情,并且心理的变化历程写的不够细致自然。缺乏感染力。
【教学理念】
以我手写我心,让真情自然流露,关键先要调动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情感体验,明确写作的素材。紧接着,通过交流平台以及两篇例文的学习,巩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法,以及懂得习作时要选择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让真情顺着一条情感脉络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 立足单元,归纳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3. 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归纳并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运用方法真实自然地写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活跃气氛
1. 出示图片,猜一猜图中的人物是什么心情?
2.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
二、 揭题导入,指导审题
1.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3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2. 理解“真的含义”。
提问:要想写好这篇习作,首先我们要进行审题,同学们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真”的含义呢?
3. 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4. 小结:同学们,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才能让真情自然流露。
【设计意图:由习作主题入手,直接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本篇习作就是要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
三、 教师引导,诉说真情
1. (播放音乐)同学们,在你的人生中,一定也经历过不少情感体验:还记得小时候,懵懂无知的我们难免调皮捣蛋,每当干了“坏事”后那种忐忑不安心情,一定令你印象深刻;步入校园后,你一定也经历过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台发言前的紧张,第一次取得好成绩时的自豪,第一次获得老师表扬后的喜悦……相信这些情绪至今仍在你的心头萦绕;当然,有时我们还会经历一些不愿经历的事情,比如:明明很努力却没能取得好成绩;期待已久的事却落空了;一时冲动,言行过激伤害了他人……这些事同样也会让你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感体验。你看,生活真像一部万花筒,只要你用心感受便会发现: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2. (出示词语)仔细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细细地回想一下,在学习单上写下你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
3.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写下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
4. 同学们刚刚分享的都是真实的事,抒发的都是真实的情,我们做到了让真情从口中流露。接下来,我们要让真情从笔尖流露。
【设计意图: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触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积累。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为习作铺垫。】
四、 解读要求,明确重点
1. 一起来看习作要求。
2. 谁来读一读?
3. 谁来说一说:想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要注意什么?
4. 教师引导归纳:内容叙述具体,就是要把事情写具体;情感要自然流露。
【设计意图:领悟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带领学生解读写作要求,提炼写作重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厘清本次习作的内容和方向。】
五、 例文回顾,巩固方法
1.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的流露往往有许多种方式。
2. 比如在本单元《匆匆》这一课中,朱自清先生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呢?谁来说一说?(没错,心里话直接说,这就是直接抒情);
3. 再比如大作家史铁生在写《那个星期天》时又主要用上了什么抒情方法呢?(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间接地表达出来。)
4.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其实,两篇习作例文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5. 学生交流讨论,相机点明方法并板书。
《别了,语文课》
(1) 第一篇例文是《别了,语文课》,还记得吗?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由讨厌语文课变得喜欢语文课。)
(2) 作者是写了哪些事例来表达这种情感变化的呢?
① 用几个具体的事例(一口气读完了张老师给的书;读报纸,温习课文;默写一百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留言;老师赠书)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
② 同学们,写自己告别语文课,明明有很多事可以写,作者为什么偏偏抓住这几个事例来写呢?
相机引导:这两件事让作者印象深刻,成为了他独特的经历。所以当我们把情感融于具体的事例中时,要选取典型事例。
③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这篇例文中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我”的具体表现中。同学们,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交流讨论:
a)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新学的生字。”(通过描写“我”的动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b) “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着……中文了。”(抓住人物语言进行描写,也能让真情自然流露)
c)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想到这里,我噙着眼泪。”(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抒胸臆,可以直接而强烈地表达情感)
d)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句子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加以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让真情自然流露。
《阳光的两种用法》
(1) 第二篇例文是《阳光的两种用法》,讲述了我和毕大妈两家人的生活。从中你又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我”对母亲还有毕大妈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2) 作者为了抒发这一份情感写了哪些事呢?
① 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② 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
(3) 是的,和第一篇例文一样,肖复兴在写这篇文章时同样选取了典型事例,让真情自然流露。
(4) 但是第二篇例文所选的这两件事,一件写的是“我”母亲,一件写的是毕大妈,是什么把这两件事串联起来的呢?
(5) 相机引导:
① 是的,是“老阳儿”把这两件事串联了起来。
② 没错,是感情将这两件事串联了起来。
③ 老阳儿是一条明线,情感是一条暗线,明暗交织构成了全文的情感脉络。真情就顺着这条脉络自然流露。
6. 方法小结:通过对两篇例文的回顾,我们知道了可以选择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让真情顺着一条情感脉络自然流露。
【设计意图:习作例文以“用”为重,旨在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问题。本环节主要采用回顾例文的形式,从课后练习入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巩固抒情方法。】
六、尝试练笔,实践所学
1.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以致用,试着用上所学的方法,围绕刚刚你在学习单上写下的那个情感体验写一个片段,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2.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展示优秀片段,指导点评。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课文、例文以及片段写作,做到了让真情自然流露。
2. 作业布置:课后就请同学们认真修改片段,加上开头结尾,使其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
八、板书设计
让真情自然流露
事 具体 典型
真
情 自然 直接
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