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岁月
“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我还没来得及悲伤,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
每年临近过年,都要回老家祭祖。是风俗,是传统,是经久不变。
年年赶回去,临近隆冬,但老家门前的小河不结冰,照旧地流;河对岸人家的柿子,结一层薄霜,在粉墙黛瓦下,年年依旧。
小时候回去,我只是觉得有趣。那时很小,受不了满屋子的纸灰气,总在老屋子的里屋、堂屋、灶台间游走,嬉戏。孩子的笑颜,与满屋大人的庄重严肃,甚不相符。小时候很小,对那张摆着供品的入仙桌,只能仰望。有一次,想爬上去,奶奶慌忙把我抱下,又急忙跪在桌前的草垫上,嘴里絮叨着。那时不懂,为什么要对那些看不见的祖先,敬而远之。
随着桌上的一双蜡烛越来越短,家中的老辈们估摸着祖先差不多完席了,便开始带头跪在草垫上,磕头祈福。然后再是父辈,最后是辈分最小的我。小时候倒是“硬骨头”,颇不服气地跪下,敷衍地点几个头,弯下腰,便完事了。其他人还在一旁指点,让我说些好话以求平安。我也小和尚念经般嘟囔一下,便站起来,蹦跳着出去玩了。那时不懂,为什么要对已故之人,奉若神明。
现在才懂,那是生者对已故之人的敬重,对岁月蹉跎,时光易逝的慨叹。
我们祭的,不是神,是祖,是曾活过的人。
最近几年回去,不仅听奶奶的嘘寒问暖,还总会冷不凌叮地听到句:“那个,你记得不?没了,可惜哦,哎……”全家人一阵惋惜,扯几句故人事,便又抛之脑后,回归平常。我们终会成为他人口中的一声“哎”,便又散入时海,不复返。
屋外,水照流,景依旧,可惜物是人非星斗转。
祭祖,常在年末,偏又临近新岁。我们在这一天,为过去唏嘘挫叹,为新岁祈求平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人总是在追思过去,兴叹如今,同时向往未来。
追思过去,是因为该在的人都还在,不该做的事还未做,来日方长。向往未来,是因为一切皆为变数,尘埃尚未落定,一切都值得憧憬。兴叹如今,是因为过去的尚未放下,未来的尚未到来。人生路漫漫,过去与未来不可兼得,放不下,等不及,自然兴叹。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