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榴花绽红,到清荷吐绿,在万物并秀的时节中,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帮助老师们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7月10日,“致用语文”工作室围绕“新课标的‘学’与‘悟’”这一主题,在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报告厅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从榴花绽红,到清荷吐绿,在万物并秀的时节中,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帮助老师们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7月10日,“致用语文”工作室围绕“新课标的‘学’与‘悟’”这一主题,在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报告厅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解读课标 明晰方向
上午,活动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李银芬老师作专题讲座《学习新课标 明确新风向》。李特从了解修订主要变化的角度明确课程新风向,从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角度明确课程新目标,并分享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传承文化的思考与策略,最后,从理解学习任务群的角度明确教学新内容。相信通过李特既高屋建瓴又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认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何将“新课标”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最关注的事情。工作室导师邹清副书记为大家解读《新课标背景下致用理念的新内涵》。邹清副书记从聚焦语用——明确“致用语文”的教学内容,学以致用——明确“致用语文”的学习方式,经世致用——明确“致用语文”的育人导向,对新课标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解读。通过一个上午的学习与思考,新课标之“新”精神已根植于每位老师的心中。
延续智慧 畅谈感悟
下午,工作室成员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就新课标中的育人导向、核心素养的内涵、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等方面分享自己的新收获、新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蒋寅老师分享了她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背景下,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所展开的思考与探究。学府路实验小学范张青老师认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实现语文学科与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两位老师站在学科育人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王婧老师就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畅谈了《聚焦文化自信,初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径》。和桥小学韦燕文老师和学府路实验小学宗婉婷老师在思维能力提升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思考。宜兴市红塔小学李慧玲老师分享了她的感悟:《审美创造的“三手”思考》。四位工作室成员关于核心素养内涵分别作了深入解读。
新课标中提到的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各有侧重,层层提升,既预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新态势。潘汉年小学李晶璇老师从概念界定、个性揭示、现实选择三个方面解读学习任务群。闸口小学张梦姣老师分享她的思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府路实验小学杨思捷老师从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交流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思考。第二实验小学王媛老师、官林小学费娇老师、培源实验小学钱文佳老师、范道小学梅一枝老师都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新课标提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才能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而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桃溪小学的陈城老师以及官林小学的芮翎译老师在情境教学方面都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悲鸿实验小学的蒋小云老师和学府路实验小学的蒋昕彤老师在跨学科学习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广汇小学的黄晨老师分享她关于学业评价的一些思考:《关注过程性评价,创新课堂评价体系》。周铁小学的袁丽群老师结合自己的做法分享了她关于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的新认识。
导师寄语 提出希望
工作室两位导师蒋成荣校长和邹清副书记认真聆听了19位老师围绕新课标中某一个关键词所分享的理解和感悟,所有工作室成员专注倾听,立足课标,反思实践。导师蒋成荣校长对本次研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
他指出,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交融,不可割裂,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应该按照新课标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进行精心设计,有效实施教学,才能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既要关注学科知识,也要关注学科育人,让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业评价实现学科育人。最后,蒋校长对工作室成员们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希望大家养成勤学习、善思考、乐写作、会上课的习惯,期待见证老师们的拔节生长。
心中有课标,脚下方有路。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艘帆船,那么《语文课程标准》则是指引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标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老师们表示本次研讨活动不仅是理论上的指导、理念上的转变,更是行动上对新课标、新理念的践行。教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致用语文”工作室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