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致用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五次学习感悟
每一次参与工作室的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本次活动三位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和新颖的课堂呈现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小先生制”的学习方式。
其实在新课标颁布后,宜兴教育局也多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大力推广。但一直以来,每逢与身边人聊起这个话题,都觉得找不到抓手另小组合作在课堂上真正起到作用。包括我自己在日常教学的时候,也会设置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慢慢的我会发现,尽管我在每次交流前,都会提醒学生尽量让不经常举手的学生多交流,多发言。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最后进行汇报发言的依旧还是那几个班级里的积极分子。如何让课堂小组合作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整体课堂参与率?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想今天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课堂上老师为小组成员编号,依据学习任务的难读,下达指令给对应编号的成员,而令人动容的是,发言机会几乎都落到了组内的3号4号同学身上。而这一批学生往往就是在以往的小组讨论中,存在感较低的一群人。他们或不善表达或性格腼腆,但是老师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去促成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其他成员帮助这个弱势群体开口,另一方面也是在课堂上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i,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师生的角色需要根据做的需要不断转化。因此在课堂上,在共同学习某个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时候,学生如若是理解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作为小先生,组织语言讲给学生或者老师听。如果小伙伴还没有理解掌握,就可以向其他小先生求教,如果都不理解,那么还可以向教师求助,直到他们真正掌握了知识,再以小先生的身份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身份充分转化,真正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