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青山不老》听课有感
宜兴市张渚小学 何嘉璐
一、 主题为线,使教学连贯流畅
在开始教学本课之前,王老师联系单元导言揭示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大地,环境保护”,然后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单元目标,给整个单元设计了一个活动主题——我和大地相依存,争做环保小卫士,并设计了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小活动。基于《青山不老》一课的教学,王老师设计的相关活动是做一次宣讲。教学本课之初,王老师还联系当地实事——红塔村种植能手徐红星的宣讲稿,引导同学们来发现写好宣讲稿要做到以下三点:1、讲清典型事例;2、讲明人物精神;3、表达强烈情感。这样的主题式活动设计非常巧妙地将文本内容、教学生成以及学生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课不仅是了解了一位伟大老人的光辉事迹,还是为学习宣讲做准备,而学习宣讲更是为了之后能通过宣讲为家乡、为祖国的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做一定的贡献。这样的主题式活动设计,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反观平时自己教学时的活动设计,或照搬照抄,老套没有新意,不能让学生“想学”;或流于形式,虚假毫无用处,不能让学生想明白“为什么学”,自然不能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前的活动设计我们还需用心。
二、 任务进阶,使教学层层递进
在围绕大主题,设计小活动时,王老师也是做了一个“有心人”:整个单元的活动分别是:第一站,赏古代山川;第二站,拟环保标语;第三站,宣造林典型;第四站,诵土地情深;第五站,倡环保行动。而《青山不老》一课的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分别是:任务一,了解奇迹,说清典型事迹;任务二,品悟奇迹,讲明人物精神;任务三,赞叹奇迹,抒发强烈感情。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活动设计都是有梯度的,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受到理解再到表达的。王老师有意识地扶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走,有梯度的教学,既帮助学生消除了学习中的畏难心理,又能够让他们学得非常扎实。在这堂课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坚定了他们向老人学习,争做“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三、 以评定教,使“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将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实践中,教师需要将学习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基础,同时把教学活动作为实现学习目标和开展“教—学—评”的主要方式,并将评价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不断驱动学习目标的达成。王老师在设计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的伟大精神,并以宣讲的形式传颂老人的伟大事迹。在设计教学时,王老师就是从这个目标出发,在课前谈话部分,就以徐红星事迹宣讲稿为例揭示了做好宣讲要做到哪三点,而这三点就是王老师设置的评价学生宣讲的三条标准,仅仅围绕这三条标准,王老师定下了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三个问题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先讲清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再赞扬老人有什么精神,最后表达自己对老人的钦佩与赞扬之情,而每一项任务之后,都让学生尝试宣讲,并用课前提出的三条标准进行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将整个教学活动自然地连成了一个整体。总之,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以评定教,以教导学,真正地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更加快速地成长,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