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袁丽群  日期: 2023-12-06  点击:
一、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
教学重难点
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搜资料,了解人物生平。
(一)、导入
1、 有这么一个人,当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他降半旗,人民十里长街为他送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2、同学们,“崛”是一个生字,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准,那“崛起”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兴起。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拆字法来说说看,中华是中国,之是的,连起来说,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拆字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 了解周恩来
1、那关于周恩来,你们了解吗?同学们,可以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来说说。
2、老师也收集了周恩来的简单生平资料,自由读一读吧。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能力。

活动二: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三、 学习生字词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
边读边圈画也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
2.我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生字新词掌握情况。(PPT出示生字词)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淮安 疑惑不解(红字,拼音也要出示,再去掉拼音读)
严肃 胸怀 赞叹 训斥 当效此生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书写“赞、肃”)
为之一振  背着伯父
出示意思:[ wéi ]①做。②充当。③变成。[ wèi ]①帮助。②替。③因为。
为[wèi]之一振,在这课文中表示因为。为之一振啊,就是因为周恩来的话而感到振奋。
背[ bèi ]着伯父。读成第四声。那请你说一说,背着伯父是什么意思啊?(瞒着伯父)
小结:理解了字义,就能读准字音。
3、词语会读了,那句子会读吗?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谁来读?
同学们,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振”字,那这个“振”在句子当中意思一样吗?老师这里有关于振的三个解释,你想一想,应该选哪一个呢?

四、理清文章脉络
1、 那么课文写了几件事呢?(三件)
2、 以前我们用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来概括一件事,现在我们仍旧用这种方法,请在文中圈画出相关信息。
(1)第一件事交流完,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魏校长,周恩来)
还有谁呢?
你的回答让我知道周恩来从小就立志振兴中华(板书:立志振兴中华),那第一件事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1-10)
(2)第二件事谁能连起来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当时的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周恩来是怎么知道的呢?(听伯父说的)
我们用耳朵听,所以第二件事可以概括为耳闻中华不振。(板书:耳闻)那第二件事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11-14)
(3)第三件事谁来挑战一下,能连起来用一句话说一说。
第三件事是周恩来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为“目睹中华不振”(板书)
那第三件事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15-17)
同学们,刚刚我们抓住了这么多的人物,把每一件事说清楚了,那么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三件事当中,他们的主要人物是谁。
同学们,你们能够对照着表格连起来说一说这三件事情吗?你看,关注了主要人物和事件,(板书: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一下子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了。
(4)那同学们,谁能结合板书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三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吗?
这种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前面写,原因放在后面写的叙述方法就叫倒叙。(板书:倒叙)

活动三:品语言,感悟报国情怀。
五、研读第一件事。
1.出示要求:默读1到10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魏校长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说说你从魏校长的变化中读到了什么?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①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被周恩来的话震撼到了,很惊喜)
②为什么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是啊,周恩来年纪还这么小,志向却如此远大,令魏校长很意外。
③面对提问,周恩来是如何回答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光耀门楣”(给自己的家族增添光彩,光宗耀祖)
④同学们和周恩来的读书志向有着什么区别?(他们为了个人、家族的利益,周恩来为了祖国和人民)
周恩来年纪虽小,却已心系祖国和人民。
⑤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话时,除了惊讶,还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⑥周恩来2次相同的回答给你的感觉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同?(第二遍更为坚定。)
来,老师来读周恩来的第一次回答,你们来读第二次,好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⑦周恩来说得一遍比一遍坚定,也让魏校长越听越激动、兴奋,魏校长又有什么变化?
(2)“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读到了魏校长的激动、喜悦,对周恩来的赞叹,对孩子们的期望)
②“有志者当效此生”“效”是什么意思?(学习)有志向的人应当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这不仅是说给修身课上的孩子们听的,也是说给每一位有志者听的,每一个有志向的人,都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2.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合作着读一读这件事,现在我就是魏校长,你们就是同学们。
师:(以魏校长身份)同学们,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1:为家父而读书
生2:为明理而读书
生3: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师(手势示意大家把手放下来,走向一个静坐着不动的学生):周恩来,你来回答。
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为之一振):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活动四:联自己,立下读书志向
六、延伸感悟
1.在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已然崛起,但仍有霸权国家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存破坏之心。今天的我们又应立下怎样的志向呢?
2.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句流传百年的读书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读……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请你们铿锵有力地读……
3.我们不但要传承,还要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齐读)
愿这句话陪伴你们一路同行。
4.总结课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周恩来的身上感受到了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学习的家国情怀。下节课,我们再深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七、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结合资料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板书: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周恩来         立志振兴中华  结果
耳闻中华不振  原因    倒叙
目睹中华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