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每次参加工作室活动,都有一种收获满满干货,满载而归的感觉。我感动于导师的倾囊相授,感叹于小伙伴们各显神通,也感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这次活动,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於敏老师执教的这堂习作教学课——《推荐一本好书》。与往年自己教学这次习作相比,我觉得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就是“把推荐理由说清楚”这个部分,於老师教会学生在写推荐理由时,先要用一个中心句把理由表达清楚,再拿出充分的依据 。接着用几个片段引导学生可以选择哪些方法把依据写充分,如:列举事例、摘录、抒写感受、概括内容等等,并提醒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方法来写,也可以选择多种。整堂课循序渐进,条理清晰,帮助学生搭好写作支架,明确写作的思路、重点和方法,让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且习作成果丰富多彩。
二是关于魏特的课和讲座。在“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情境”等热潮和争议中,魏特执教的这堂《中华智慧故事》给我们送来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样态范式。整堂课没有明显的“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的痕迹,只是自然而然地用同一种思维工具贯穿了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迅速发现单元课文的共同点,并且掌握学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魏特用思维的工具作为一条教学的线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单元整体教学。这就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是否把 “大单元教学”理解的比较狭隘了?生搬硬套的情境,绞尽脑汁的任务设计,这些是每个教学单元都必要的吗?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追本溯源,把焦点放在文本本身和学生所学需求之上。只要有统摄的大观念,我们可以单元整体教学,也可以逐篇渗透教学……只要适切,未尝不可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