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致用”语文工作室第五次课堂研讨活动评课稿

作者:何嘉璐  日期: 2023-04-12  点击:

    今天,很高兴又能和大家欢聚一堂,在这温暖的春天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下面我想点评一下梅一枝老师执教的这堂《青山处处埋忠骨》,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和聆听者。因此,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然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不可忽视的要素。当前,我国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是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而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梅老师的这堂课正是如此。

创设活动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源于生活,最终也当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从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来创设真实情境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进行语文教学。梅老师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就紧密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以红五月学校布置“走进英雄”主题展览馆为契机,创设了一个班级布置“毛泽东主题馆”征集藏品的活动情境来展开教学,最后还设计了给班级主题馆当解说员、写解说词的任务,活动情境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必要的动机,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创设任务情境,层层递进,落实语文要素训练。这堂课,梅老师还打破了教学的常态,将“由老师教为主”改为“学习任务”形式。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梅老师进行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将整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学习任务,由选择合适的藏品,到通过藏品走进人物内心,再到解说藏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带着学生在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就理清了文章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感悟了伟人精神。这样的进阶式学习任务情境,巧妙地落实了语文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文化自信,可谓一举多得!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促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疑问是思考的来源,而思考则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一旦老师提出疑问,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学起来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梅老师在任务二“选择藏品 走进内心”这一环节,多次提问毛主席“他在想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做?”一次次的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文本,细细揣摩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学生在品悟中渐渐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失去岸英的悲痛,感受他艰难抉择时的无奈与不舍,感受他痛下决心不搞特殊化的那份胸怀。一个个提问,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记忆,引发了情感共鸣,为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细致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可能性

总之,梅老师的课,从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共识的角度入手来创设真实情境,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增加了学生的代入感,从而提高了学生与作品的共情能力,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言实践生活,并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形成学生基于语言的创新能力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让语文学习更有诗意和美感,让心灵更加丰富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