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摘要:深度学习作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质的提升的有效方法,其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借助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实现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在下文中,笔者从学习内容有效度、学习过程有进阶、学习方法有启发、学习结果有质量四个方面简述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从确定学习任务、构建教学单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读写活动、注重学习成效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引言: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建立起整体学习思维,从单元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做好整体把握。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实现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深度学习。同时,在深度学习的状态下,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系统性、结构性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让学习内容有效度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整体的教学规划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性设计,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始终联系前后文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向能够始终围绕单元主线进行。在深度学习融入到大单元教学中后,学生不仅要注重对单元知识内容的横向把握,也要对纵向的单篇文章内容做到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样,学生便可以将横向与纵向学习的知识内容串连成线、编织成网,实现对单元内容的有效度学习。
(二)让学习过程有进阶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丰富掌握、能力的有效提升都是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核心能力进阶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其掌握整体的单元学习框架,知晓一个单元中应该从何学起,以及应该学习什么。而深度学习的融入,则让学生可以实现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深入认识,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提升、对学生丰富知识掌握以及认知视野的拓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让学习方法有启发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苦思无解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跨越。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深度学习,首先,单元内容实现了整体设计,让知识与知识间做到了有效连接,这为学生解决学习难题、突破学习障碍提供了优势条件。如果学生对知识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和深度学习的结构性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新的启发,获得新的学习思路,从而能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运用其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掌握。
(四)让学习结果有质量
对比过往的学习结果来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对知识内容做到了有效掌握。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运用、深度学习方法的融入,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习结果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应生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样获得学习结果才是有质量、有意义的。
二、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学习任务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可知,义务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在开展语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借助深度学习的授课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1]。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调整,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习。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文章,根据笔者对单元文章内容的分析,教师应完成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如在讲授《草原》一文时,为了实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掌握,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以任务解决的形式完成深度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任务一:快速浏览文章,分析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草原的美?如何体现的?任务二:结合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表达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任务三:细致阅读文章,划分文章层次,掌握不同层次的主要内容。在完成任务的布置后,教师便可以采取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讲解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帮助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聚焦,教师为学生明确了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在有明确任务方向的情况,学生可以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再跟随教师的讲解,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这对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掌握核心能力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依托教材编排,构建教学单元
所谓教学单元是指,以学科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评价标准等为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具有相互关联性质的学习单位。进一步讲,教学单元的构建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清晰、更完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具逻辑性。对此,根据新版本部编教材来看,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构建起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框架,从而使单元内容作为整体出现的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到有效促进[2]。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文章内容,其内容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从构建教学单元入手,对文章内容作出整体安排,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做到充分且全面的把握。比如说,在讲授《七律·长征》时,教师将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梳理基础、翻译文章为主,第二课时则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这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对以下知识内容的掌握: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并且要会写“崖”“渡”2个生字;对诗句做出正确的理解,并进行有气势的朗读;感受红军战胜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文章中对点面结合写作手法的运用。上述内容,既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实现对文章深度理解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实现对课文内容完全掌握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教学单元的构建,确保学生在完成教学单元内容的学习后,语文深度学习能力能够有一定的进步。
(三)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要素,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高质量地呈现,二者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在充分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于学生来讲,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讲,教师应从单元整体的角度着眼,整合资源素材,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现深度学习[3]。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上一小节中,笔者对《七律·长征》的教学单元做了构建,即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的前提下,分析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那么,在本小节中,笔者将围绕上述教学内容,并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完成对《七律·长征》的深度学习。根据课文标题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描写的是关于长征的内容,并且是在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的时期所写。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围绕长征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岷山的地理地貌,让学生了解长征翻越的是一座怎样的山,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完成长征的难度之大。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从影视资料中进一步感受翻越岷山的难度之大,不仅要面对岷山的地理环境,还要面对满山的大雪,这对革命军人是非常大的考验,由此可见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了前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便可以借助对情境内容的感受,更深入地认识和学习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深度掌握。
(四)围绕关键能力,开展读写活动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在融合运用深度学习的前提下,围绕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进行教学,如学生应具备合作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等。因此,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单元为核心,以单篇文章内容为分支,通过设置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文章创作等读写活动,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增长[4]。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小节中,笔者以《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为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便是理解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方法,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程的讲授中,笔者将围绕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开展读写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接着,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正式学习。具体来讲,学生对课文的探究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主。如“阅读文章,分析作者描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典礼前,毛主席出场时,会场上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哪句话让你感到很震撼?说说你的想法。”“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会场上又呈现出怎样的场景?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场面描写,这对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是非常好的模仿素材,以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优化评价标准,注重学习成效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教授课程的教学容量较大,设计内容较多,而学生需要认识和掌握的知识点也较为丰富,为了确保教师能够对学生做出及时、准确的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程中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记录。同时,教师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学业考试为辅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此外,借助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可以清晰地知晓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反向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从而进一步实现对语文内容的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讲授上一小节中的文章《开国大典》时,教师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并借助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获得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的小组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将他们的优秀表现做好记录。如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发现小组中的分工较为明确,既有记录员,也有组织者,这就能保证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不会产生混乱的情况。而且小组将分析的答案进行阐述时,也有着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的表现。这时,教师就需要给每位小组成员进行“优+”的表现记录,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更积极地进行学习,注重学习效果的展现。而且,在教师积极评价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会以更谨慎、更深入思考的状态进行学习,这对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认识到深度学习对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价值,而后再设计具体的应用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如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学习任务;依托教材编排,构建教学单元等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借助对单元教学的结构性认识,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平宏乐.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2(15):59-61.
[2]潘加妍.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3):157-159.
[3]纵瑞怡.以大单元教学促语文深度学习[J].江苏教育,2021(4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