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作者:袁丽群 日期:
2023-03-17 点击:
次
16、夏天里的成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的。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3.仿照总分结构,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的。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这个单元,我们要借助一些文章来理解一篇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有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常给我们讲故事。( )
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 )
到文化馆拜师学戏。()
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
2.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这些事例都能说明爷爷是个戏迷。)
(因为这些事例都非常典型。)
3.过渡:所以,一篇文章应该尽量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个单元的文章在这个方面是榜样。快速默读《夏天里的成长》,找到课文的中心句。(板书:围绕中心意思)
-出示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齐读)
4.这个中心句有两个关键词,你认为是哪两个?为什么?
“万物”“迅速”。 (板书:万物 迅速成长)
二、研究课文是怎么围绕“万物”组织材料的。
1.如果围绕中心意思来写,首先要强调“万物”都在生长。课文写了哪些事物的生长呢?自由朗读课文,请把所写的事物一一圈出来。
出示多媒体:
2.你看,这篇课文确实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整篇课文列举了那么多事物的生长来证明“万物生长”。
3.这么多的事物,可以把它们分分类吗?
多媒体出示:
瓜藤 竹子 高粱 苞蕾(鲜花、果实) 苔藓 草
菜畦 小猫 小狗 小鸡 小鸭
草 树 山 稻秧 甘蔗 地 水 瀑布 河
铁轨 柏油 路
小学 生 中学生 大学生
第2自然段讲“动植物”生长(生物生长)。
第3自然段讲“事物”(非生物)生长。(按理说,草、树、稻秧、甘蔗应该放在第2自然段里,但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山”和“地”)
第4自然段讲“人”生长。 (板书:生物、事物、人)
三、研究课文是如何围绕“迅速”’组织材料的。
1.过渡:围绕中心意思,我们了解了万物都在生长,那万物是怎样“迅速”生长的呢?我们以第2自然段为例找一找。指名朗读。
2. 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万物迅速生长的?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夏天的长是怎样的长?红笔圈出。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万物生长的快的特点,读出节奏感,速度稍快。)齐读。
3. 作者在第2自然段里举了哪些例子来写动植物 “迅速”生长呢?(一共6个)有人说,反正都是例子,前后顺序可以调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注意时间词语。
瓜藤: 一天
竹子、高粱: 一夜
苞蕾(鲜花、果实): 昨天,今天,明天
苔藓: 几天
草、菜: 几天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个把月
-不行,作者举例,是按照时间长短排序的。
3、我们生活中还有安歇动植物迅速生长的呢?模仿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4.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强调这些时间词语,要把万物“迅速”生长的特点读出来。齐读
四、巩固练习
1、过渡: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一自然段的内容都了解了,那那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题。
出示:
1.“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 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 。”瓜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竹子、高粱拔节的声音清晰可闻,这就是 的长。
2.“昨天是 ,今天是 ,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天一个样儿,这就是 的长。
3.“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原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这就是 的长。
4.“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 。”长得这么明显,这就是 的长。
2、你看,这几句话与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关系?板书:总分结构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夏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3、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其中一个,也用这样的结构写一写。
欢声笑语满校园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围绕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进行学习,知道了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板书: 16、夏天里的成长
生物
万物 事物 迅速生长
人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