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奶奶的针脚
官林实验小学 六(1)班 徐婧涵
奶奶常说:“将针脚压实了,针线活才算做好了,这衣服穿上才算暖和。”奶奶总是笑着给我们缝棉被,纳鞋底,虽说年逾花甲,但眼神却很好。
我记忆里奶奶仿佛一直忙碌于家中各个角落,但总也不忘每天擦拭她的宝贝——缝纫机,据说那是奶奶当时维持一家生计的重要工具。
我很好奇,常叫奶奶演示给我看,奶奶总边踩机器边对我说:“你们现在条件好啊!奶奶当年啊,你爸爸的学费可都是我和你爷爷日夜开工,东拼西凑换来的。如今你生在好时代,可更要珍惜,好好学习呀。”每当这时,奶奶就会慈眉善目地望向我。我明白,这是一种期盼,一种无声的期盼。
奶奶总会掂量掂量我们买回来的衣服,“这针脚不实啊,这缝得也不密。你看看,这料子倒挺舒服的,我们那时候可没有……”我们督促着奶奶快点穿上,奶奶简单地套上后,慢慢地在镜子前转了转,笑得十分开心。
改革开放后,工业时代的兴起,智能化机器的发展取代了老式缝纫机,属于奶奶记忆里那个需要一针一线的慢速时代过去了。可奶奶还是坚持亲手为我们缝被套,纳鞋底,一针一线,一点一滴。她总想给我穿暖些,穿厚些。每次我穿上奶奶为我打版制做的衣服,她总会喜笑颜开:“这才精神!”
奶奶平实整齐、细致周正的针脚如她勤恳踏实的一生那样,伴随着时间的洪流,时代的变迁,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坚韧、朴实和智慧,愿我的未来亦如奶奶的针脚一般,行得踏实,信仰坚定。
【微点评】
一读此文,勤恳踏实、智慧朴实的奶奶让人倍感亲切,再读此文,又觉世界虽大,但家人常伴,互相温暖,此间幸福莫过于此。三读此文,更知时代号角吹响,如今国泰民安,神州大地处处繁盛,非往昔能比。婧涵同学的文字就是这样清新朴素却又意蕴绵长,在其淡淡的讲述中表达着浓烈的情感。
一、人物塑造 鲜活立体
这是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奶奶。她勤恳坚韧,总“忙碌于家中各个角落”,在奶奶那个年代,国民生活拮据,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只为给孩子凑齐学费。要知道,那时候的他们,连温饱都成问题,但她以孩子前途为重,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像个陀螺般日夜不停地“旋转”着,终是用细密的针脚为孩子编织出了光明的前途。也正因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学习的重要,奶奶总一遍遍地叮嘱晚辈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她踏实质朴,总说着“将针脚压实了,针线活才算做好了。”她也常常会吐槽机器流水线下的产物针脚不实,缝合不密。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她虽年逾花甲,但做起事来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的劲儿可丝毫未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同样和蔼可亲,甚至还有那么点儿可爱。在我们的督促下,她“慢慢地在镜子前转了转,笑得十分开心。” 这一细节的刻画,将奶奶心中之喜展露无遗,而晚辈们的簇拥催促,更让人觉得承欢膝下大抵如此。这是婧涵同学的奶奶,也是千千万万勤劳朴实、智慧坚韧的老一辈人中的一员,让人读着读着,也不禁想起自己的奶奶来。
二、琐碎日常 难掩真情
婧涵同学用平淡朴素的语言,叙述着日常琐事,但平淡之中却见真意,字里
行间能读到的是一种“双向奔赴”式的亲情。我们会给奶奶买各式新衣,而奶奶常亲手为我们缝棉被,纳鞋底。而我们呢也同样愿意穿上奶奶亲手制作的新衣,让奶奶夸一声:“精神!”这是祖辈的爱,也是晚辈的体谅。奶奶时常教诲,而“我”也能明白她的用心良苦。文中写道:“这是一种期盼,一种无声的期盼”。祖孙间的默契,不言而喻。全文未道一字爱,却处处是爱。
三、以小见大 一叶知秋
本文以“奶奶的针脚”为线索,聚焦家庭日常,为我们描绘了徐婧涵一家子的“人世间”故事。其中真挚的亲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文中“奶奶的针脚”作为线索,串联起了全文,从前奶奶的针脚是用来维持生计的,而像奶奶这样亲手缝制的景象也是普遍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机器渐渐代替人工,在这样的情形下,奶奶的针脚成了传递爱意的一个媒介。从手工制作到机器制造,从维持生计,到随心制作,其间折射出的是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奶奶的针脚正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这是婧涵一家子的生活变化,也是社会无数家庭生活变化的缩影。小作者正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发展交织一起,内容既有情感上的感染力,又有社会蓬勃发展的历史感。
(点评:官林实验小学 芮翎译)